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安全生产>煤矿职工流动性特征给安全培训工作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煤矿职工流动性特征给安全培训工作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煤矿职工流动性特征给安全培训工作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近年来,大屯公司及鄂尔多斯地区的煤矿企业劳动用工形式多样,这种多样性给企业带来了用工方面的优越,也给企业创造出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就其用工形式的多样性本身而言又给企业安全培训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煤矿职工流动性产生的原因
        1、煤矿生产的特殊性
        煤炭开采是地下作业,生产条件和环节多变,而且面临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地温、地压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工人井下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职业病频发,特别是尘肺病危害严重,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由于作业环境恶劣,所以煤矿企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大。
        2、用工制度不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执法不到位
        煤炭企业从计划经济模式走入市场经济模式,对全民合同工的管理采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方法,工资、福利待遇、工伤事故追查上报和处理等比较正规、系统,同时也约束了企业和职工行为。而在农民协议工待遇、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裂隙、断层,企业往往对用工形式模糊对待,重体力轻素质、重结果轻技术,结果是人员流动频繁,职工队伍不稳定,管理不够规范。
        3、企业生产经营模式
        近年来,煤炭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煤矿企业不断的减人提效。除了核心技术人员是企业正式员工,生产中大量引入外委队。外委队伍由于工资发放不及时,所以员工辞职的现象时有发生。
        4、国家供给侧改革,煤炭产能过剩,效益下滑
        国家供给侧改革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行业而言,价格节节下跌,“以量保价”、“让价保市场”等言论喧嚣尘上,背后反映的是煤炭过剩下的无奈。煤炭价格断崖式下跌,导致企业效益严重下滑,煤炭行业职工收入大幅缩水。煤矿职工收入低,造成人员流失
        二、对煤矿生产企业安全培训的影响
        1、对“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影响
        煤矿企业的外委队在生产中首先考虑的是效益,完成生产计划是他们的主要动力。由于煤矿生产任务重,人员严重不足,有些不具备操作资格的人员顶岗、替岗从事特种作业。导致煤矿出现无证上岗和持假证上岗的问题,严重影响 “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在生产中的落实。
        2、对正常安全培训组织程序及教学规律影响
        煤矿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在取证培训中,重复培训较多。刚培训通过的员工辞职了,新来的员工又需要重新培训,造成了培训工作计划跟不上变化,培训工作正常组织程序及教学规律被打乱。
        人员的流动性强导致各区队、项目部用工紧张,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无法完全脱产培训,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培训。这样导致夜班工人升井后无法及时休息,上课迟到、早退和睡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影响培训工作降本增效
        人员流动性和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导致培训通过率无法保证,未通过考试又无法取得资格证。未通过考试人员多次参加培训造成培训费用高,培训工作重复进行。区队、项目部培训人员操作证单独保留,人员流动后,无法提供操作证也就无法下井作业,只能由所在区队、项目部再次报班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重复性,培训费用增加,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4、对安全培训的现场检查监督,保证依法培训影响
        外委队伍在生产任务紧张时期,招聘的人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未参加安全培训,直接进入生产岗位进行工作,无证上岗。短时期内又辞职离开岗位,影响安全培训的现场检查监督,造成安全隐患。
        三、对策
        1、完善相关用工制度,规范合同管理,加强对外来人员规范性管理方法的研究
        2、明确安全培训的责任,宣贯安全培训的价值
        多渠道与相关用人单位负责人沟通,明确安全培训的责任,宣贯安全培训的价值。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培训与发生安全事故是“负相关”的关系,加强安全培训,就会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他们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度,主动配合及时开展相关培训。
        充分调动区队、班组、职工个人的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利用班前会、班中、班后会加强培训,做到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取证培训与上岗培训相结合、素质提升与安全培训相结合,提高了培训效果,确保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
        3、灵活组织“小班”教学,统筹安排教学计划
        培训部门要加强与人员流动性大的区队及项目部积极沟通,掌握人员信息。将需参加培训的相同岗位工种的人员进行汇总,统筹制定教学计划,灵活组织“小班”教学。即能降本增效,又保证培训及时组织,实现相关教学目标。
        4、加强对流动性人员多发队伍所在岗位的检查监督
        加强对人员流动性大的区队及项目部监督检查,对于无证上岗人员及时处理、通报,并对区队及项目部的安全负责人进行处罚。使他们认识到违反规定后果的严重性,杜绝侥幸心理。促使生产一线的管理者及生产人员树立“先培训,后上岗”的思想,并对无证上岗及时培训。
        5、培训部门树立服务于基层的思想,完善培训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
        培训部门要及时服务于基层,加强对流动性大的相关单位调研,及时掌握相关人员流动信息,完善培训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及时和各区队、项目部沟通,解决培训学员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等问题。充分利用培训学员的课余时间,提供上机练习时间,保证学员练习的效果。对于部分学员年龄较大,学历较低,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导致练机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班主任和培训站管理人员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结束语
        中煤职业技术学院对“煤矿职工流动性特征给安全培训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分析,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上的办法希望对兄弟单位有所借鉴,同时也希望国家和企业能规范用工制度,已解决煤矿人员流动性对安全培训工作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

上一篇:过破碎顶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