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环境保护>搞定污泥丝状菌膨胀之后 我连夜整理了这篇调试日记!

搞定污泥丝状菌膨胀之后 我连夜整理了这篇调试日记!

搞定污泥丝状菌膨胀之后 我连夜整理了这篇调试日记!

一、初步概述

我们是食品园区废水,也就是一个园中园,排放标准执行综排三级标,无总氮要求,总磷要求≤8,我们公司不是这个污水站的设计公司,在这个污水站运行几年后我们才接手,许多设备 ,设计残破不堪,设计工艺为格栅+气浮+厌氧池(非严格意义的厌氧系统)+SBR+絮凝沉淀(后面我们接手后对总磷有要求才加的池子),设计出理能力1500方,进SBR的COD大概在1000、氨氮200,2个SBR均无排泥系统和滗水器(靠泵抽)。

二、事发经过

从我们接手后最关键的溶解氧一直都有些许跟不上,也就是说在SBR进水曝气后7到8小时溶解氧才能提到2左右,污泥压滤系统也跟不上排泥速度,在今年3月份,其中一台气浮机坏了,但当时调节池一直都没有条件让系统不处理污水,看着那黑色的带着巨多悬浮物的污水进入到SBR内,脑袋瓜子嗡嗡的,但是没有办法,企业也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停产,终于在进了将近2天的黑水之后,发现污泥沉降性差了的 SV5:95%、sv30:70%,但是现场负责人并没有汇报此事件,就这样慢慢的过了2个月,那天负责人打电话过来说污泥完全无沉降了,我知道这个事肯定不简单了!

三、调整措施

去往现场后先问了下负责人现场情况,然后看着那池子的泡沫,看了下SV30(污泥浓度4000)算了下SVI基本可以判断是污泥膨胀了,最后取样做了下镜检,看着那满屏幕的丝状菌,完了,芭比Q了!


基本判断原因为系统受到冲击后无闷曝条件,溶解氧跟不上,排泥跟不上导致的,再加上为了节省成本气浮药剂加得少,进SBR负荷高。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污泥膨胀,虽然心里知道大概出现的原因,但是不敢确认(没有经验呀),所以这里要特别感谢曹佩老师,我把情况跟他讲了之后,他给出的结果和我所想的如出一辙,也就是低溶解氧高负荷加上冲击后调整不及时所造成的丝状菌膨胀!

再次之后的调整措施为:

1,池内投加石灰,抑制丝状菌,pH之前只有6.5-6.8左右,石灰投加也没有很刻意的去控制,只是把pH提到了8.5左右就没敢再加了

2,系统改为连续进水连续出水

3,增大排泥,同时补充新鲜污泥(在保证氨氮波动不大的情况下)

4,溶解氧控制1号池控制在1.5左右,2号池控制在了4到5左右,

5,除磷池投加PAM帮助沉降并回流至1号池

最后污泥浓度基本控制在了2500左右,进好氧COD800左右,氨氮130左右,每天处理水量只能达到1300方。

四、案例总结

在近一个月的调整后,终于镜检很少看到丝状菌了,但是现在污泥有些许解体,也是因为长时间的高溶解氧,2号池的低负荷所导致的,现在的沉降性自然不是很好,但是最难的污泥膨胀解决了也就松了口气了,接下来准备逐步降低2号池溶解氧,同时超越1号池进部分水至2号池,同时减少药剂投加量。


由于是第一次遇到这类情况,刚开始有些许不知所措,在曹老师的指导下成功挽救,以上所述可能有些许啰嗦,请各位见谅,同时欢迎各位老师,各位前辈指正不足之处!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高出水标准、用地受限 改良AAO+磁混凝实现节地高效改造

上一篇:北京市创新型绿色技术(节能和能效提升领域)推荐目录(2022年版)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