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评价及安全技术 (一)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偏离)的反应,称之为氧化反应。绝大多数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这些反应很多是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乙烯甲醇、氨等)与空气或氧气反应,其物料配比接近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及反应温度控制失调,即能发生爆炸燃烧。某些氧化反应能生成危险性更大的过氧化物,它们化学稳定性更差,以承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引燃或爆炸。 有些参加氧化反应的物料本身是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氯酸钾、铬酸酐、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它们的危险性很大,在与酸、有机物等作用时危险性就更大了。 因此,在氧化反应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氧化剂的投料量(即适当的配料比),氧化剂的加料速度也不宜过快。要有良好的搅拌和冷却装置,防止温升过快、过高。此外,要防止因设备、物料含有杂质为氧化剂提供催化剂,例如有些氧化剂遇金属杂质会引起分解。使用空气参加反应时一定要净化、干燥,除掉空气中的灰尘、水分和油污。 当氧化过程以空气和氧为氧化剂时,反应物料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如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乙烯在氧气中的爆炸下限为91%,即含氧量9%。反应系统中氧含量要求严格控制在9%以下,其产物环氧乙烧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很宽,为3%~100%;其次,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增加了反应体系的温度,在高温下,由乙稀、氧和环氧乙烷组成的循环气具有更大的爆炸危险性。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工业上采用加入惰性气体(N2,CO2或甲烷等)的方法,来改变循环气的成分,缩小混合气的爆炸极限,增加反应系统的安全性;其次,这些惰性气体具有较高的热容,能有效地带走部分反应热,增加反应系统的稳定性。这些惰性气体叫做致稳气体,致稳气在反应中不消耗,可循环使用。 (二)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偏近)的反应,称之为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种类很多。虽然多数还原反应的反应过程比较缓和,但是许多还原反应会产生氢气或使用氢气,从而使防火防爆问题突出;另外有些反应使用的还原剂和催化剂有很大的燃烧爆炸危险性。下面就不同情况作一介绍。 1.利用初生态氢还原利用铁粉、锌粉等金属在酸、碱作用下生成初生态氢起还原作用,例如: 硝基苯在盐酸溶液中被铁粉还原成苯胺。 铁粉和锌粉在潮湿空气中遇酸性气体时可能引起自燃,在储存时应特别注意。 反应时酸、碱的浓度要控制适宜,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使产生初生态氢的量不稳定,使反应难以控制。反应温度也不易过高,否则容易突然产生大量氢气而造成冲料。反应过程中应注意搅拌效果,以防止铁粉、锌粉下沉。一旦温度过高,底部金属颗粒翔动,将产生大量氢气而造成冲料。反应结束后,反应器内残渣中仍有铁粉、锌粉在继续作用,不断放出氢气,很不安全,应放入室外储槽中,加冷水稀释,槽上加盖并设排气管以导出氢气。待金属粉消耗殆尽,再加碱中和。若急于中和,则容易产生大量氢气并生成大量的热,会导致燃烧爆炸。 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氢有机合成工业和油脂化学工业中,常用雷内镍(Raney—Ni)、钯炭等为催化剂使氢活化,然后加入有机物质分子中起还原反应,例如苯在催化作用下,经加氢生成环己烷: 催化剂雷内镍和钯炭在空气中吸潮后有自燃的危险。钯炭更易自燃,平时不能暴露在空气中,而要浸在酒精中。反应前必须用氮气置换反应器的全部空气,经测定证实含氧量降低到符合要求后,方可通入氢气。反应结束后应先用氮气把氢气置换掉,并以氮封保存。 此外,无论是利用初生态氢还原,还是用催化加氢,都是在氢气存在下,并在加热加压条件下进行。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一75%,如果操作失误或设备泄漏,都极易引起爆炸,操作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流量。厂房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且应采用轻质屋顶,开设天窗或风帽,使氢气易于飘逸,尾气排放管要高出房顶并设阻火器。 高温高压下的氢对金属有渗碳作用,易造成氢腐蚀,所以对设备和管道的选材要符合要求。对设备和管道要定期检测,以防事故。 3.使用其他还原剂还原常用还原剂中火灾性大的有硼氢类、四氢化锂铝、氢化钠、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异丙醇铝等。 常用的硼氢类还原剂为钾硼氢和钠硼氢。钾硼氢通常溶解在液碱中比较安全,它们都是遇水燃烧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自燃,遇水和酸即分解放出大量的氢,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可使氢气燃爆。所以应储于密闭容器,置于干燥处。在生产中,调节酸、碱度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加酸过多、过快。 四氢化锂铝有良好的还原性,但遇潮湿空气、水和酸极易燃,应浸没在煤油中储存。使用时应先将反应器用氮气置换干净,并在氮气保护下投料和反应。反应热应由油类冷却剂取走,不应用水,防止水漏入反应器内,发生爆炸。 用氢化锅作还原剂与水、酸的反应与四氢化锂铝相似,它与甲醇、乙醇等反应也相当激烈,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保险粉是一种还原效果不错且较为安全的还原剂。它遇水发热,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分解析出黄色的硫磺蒸气,硫磺蒸气自燃点低,易自燃。使用时应在不断搅拌下,将保险粉缓缓溶于冷水中,待溶解后再投入反应器与物料反应。 异丙醇铝常用于高级醇的还原,反应较温和。但在制备异丙醇铝时须加热回流,将产生大量氢气和异丙醇蒸气,如果铝片或催化剂三氯化铝的质量不佳,反应就不正常,往往先是不反应,温度升高后又突然反应,引起冲料,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采用危险性小而还原性强的新型还原剂对安全生产很有意义,例如用硫化纳代替铁粉还原,可以避免氢气产生,同时也消除了铁泥堆积问题。 (三)硝化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人硝基(一N02)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硝化。常用的硝化剂是浓硝酸或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物(俗称混酸)。硝化反应是生产染料、药物及某些炸药的重要反应。 硝化反应使用硝酸作硝化剂,浓硫酸为触媒,也有使用氧化氮气体作硝化剂的。一般的硝化反应是先把硝酸和硫酸配成混酸,然后在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将混酸滴入反应器,进行硝化反应。 制备混酸时,应先用水将浓硫酸适当稀释,稀释应在有搅拌和冷却情况下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控制温度。如温度升高过快,应停止加酸,否则易发生爆溅。 浓硫酸适当稀释后,在不断搅拌和冷却条件下加浓硝酸。应严格控制温度和酸的配比,直至充分搅拌均匀为止。配酸时要严防因温度猛升而冲料或爆炸。更不能把未经稀释的浓硫酸与硝酸混合,因为浓硫酸猛烈吸收浓硝酸中的水分而产生高热,将使硝酸分解产生多种氮氧化物(NO2、N0、N2O3),引起突沸冲料或爆炸。浓硫酸稀释时,不可将水注人酸中,因为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上层的水被溶解放出的热量加热而沸腾,引起四处飞溅。 配制成的混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必须严格防止触及棉、纸、布、稻草等有机物,以免发生燃烧爆炸。硝化反应的腐蚀性很强,要注意设备及管道的防腐性能,以防渗漏。 硝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硝化反应速率越快,放出的热量越多,极易造成温度失控而爆炸。所以硝化反应器要有良好的冷却和搅拌,不得中途停水断电及搅拌系统发生故障。要有严格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报警系统,遇有超温或搅拌故障,能自动报警并自动停止加料。反应物料不得有油类、醋酐、甘油、醇类等有机杂质,含水也不能过高,否则与酸易发生燃烧爆炸。 硝化器应设有泄爆管和紧急排放系统,一旦温度失控,紧急排放到安全地点。 硝化产物具有爆炸性,因此处理硝化物时要格外小心。应避免摩擦、撞击、高温、日晒,不能接触明火、酸、碱。卸料时或处理堵塞管道时,可用蒸汽慢慢疏通,千万不能用金属棒敲打或明火加热。拆卸的管道、设备应移至车间外安全地点,用水蒸气反复冲洗,刷洗残留物,经分析合格后,才能进行检修。 (四)磺化反应 在有机物分子中导人磺酸基或其衍生物的化学反应称为磺化反应。磺化反应使用的磺化剂主要是浓硫酸、发烟硫酸和硫酸酐,都是强烈的吸水剂。吸水时放热,会引起温度升高,甚至发生爆炸。磺化剂有腐蚀作用,磺化反应与硝化反应在安全技术上相似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燃气业务管理系统运行安全综合解决方案
上一篇:埋地钢质燃气管道腐蚀漏气维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