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安全生产>聚酯装置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聚酯装置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聚酯装置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聚酯装置由于它高温、高真空的技术特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酯化段压力较高,且温度在260℃左右,原料EG和PTA均属于甲类危险品,EG在高温、高压反应条件下,易产生可燃性醛类物质。所以,在聚酯装置中易出现着火、烫伤事故,严重时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聚酯装置除了物料泄漏而易发生事故外,不同原理的聚酯装置因自身的特点差异,因设备老化、冲刷腐蚀、真空系统堵塞等造成的事故也不同。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际及经验,聚酯装置易发生影响开工率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开停工阶段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1.开工阶段危险因素分析  在聚酯装置开工过程中,装置从常温、常压逐渐升温、升压至工艺要求的各项正常操作;指标,要经过开车前的准备工作{机、电、仪、公用工程正常交付使用,一次热媒循环、升温、恒温,二次热媒循环、升温、恒温,冰机开启冷冻水正常循环,预缩、后缩系统建立真空、浆料配制循环备用等),所以在开工时,装置的操作参数变化较大,物料的引入、引出较为频繁,容易发生事故。  (1)聚酯装置开工步骤  开车前准备一热媒系统循环、升温、恒温-建立酯化汽相循环一建立预缩、后缩系统真空一EG假物料试车打通流程一酯化反应器进料一预缩反应器进料一终缩反应器进料-切粒-PET输送一包装。  (2)开工阶段危险因素分析  在开工时刻各个环节紧扣,在开工过程中应控制好反应压力平衡、热媒热平衡及物料平衡。下面就聚酯装置在开工各阶段曾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  事故案例一:处理阀门措施不当,物料喷出7人烫伤  事故经过:1986年5月30日,某石化化纤公司聚酯车间投料开车过程中,因72#2I/0线料送不出去,确认送料泵人口阀堵塞,需要处理。在拆卸送料泵阀门时,高温物料喷出6m多远,将附近7名拆卸操作人员不同程度烫伤。  事故原因:  ①由于与泵相连的聚合塔(D203)系统没有降温(270℃),预聚物中含有大量EG,在聚合塔(1)203)系统蒸发,使系统产生压力。  ②处理操作不当,防护措施未落实。  事故案例二:升温过快烧毁热媒加热炉  事故经过:1985年12月12日,某石化公司烷基苯厂热媒加热炉发生一起历时2小时38分的火灾事故。88根炉管有24根严重变形,其中一根炉管中段有一约200mm的棱形裂口,对流段炉管全部烧化,炉衬局部烧毁,炉外壳体一半烧变形,炉体倾斜高达90mm,热媒炉周围的照明设备、导线烧毁,一次仪表53台全部报废,炉子其余部件及附件不同程度损坏,炉管内热媒从炉管裂口处泄漏,燃烧34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3.8万元。  事故原因:  ①大修后匆忙开车,热媒炉开车升温速度过快,炉内凝固的高膨胀系数的热媒油局部受热,导致炉管破裂。  ②热媒炉开车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开车方案,升温梯度没有给定。  ③热媒炉在停车检修时没有按规定排空热媒,导致炉管内大量热媒凝固在其中。  ④操作人员素质低,开工准备不足组织不力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3)开工阶段危险防范措施  通过上述聚酯装置在开车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开车阶段,若操作不当,易发生热媒系统外漏、高温EG过热氧化、物料过热降解等人身、设备安全事故。因此,聚酯装置在开车过程中应重点对上述可能发生事故危险的防范措施预以落实。  ①热媒系统外漏防范  聚酯装置所用热媒为联苯(C6H5C6H5)和联苯醚((C6H5):O)的混合物,在常压加热状态下为气态,遇明火或热源易燃爆。因此,首先在装置开车前,需要对热媒系统进行检漏及保压试验,确保热媒系统气密性。其次在装置各系统升温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工艺操作技术规程控制升温梯度。第三热媒系统的循环、升温必须严格操作控制流量、压力,并逐步达到恒定。  ②高温EG过热氧化转化生成醛遇氧自燃的防范  聚酯装置在开车时,首先用EG进行假物料试车,打通流程,同时清洗管线及设备。EG在加热过程中,容易转化成含有醛基的化合物并以气态存在,在热状态下遇氧很容易发生燃爆,发生危险。为防止此类危险,在开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a.反应釜在加热升温过程中充氮气保护;b.正压酯化釜的气相处理系统——酯化塔系统的冷却水必须打开;。。酯化塔排废管线冷却水必须打开;d.缩聚釜真空泵开启,建立微负压,随开车需要逐步加大反应釜真空度;e。反应釜升温速度要严格按操作法规定执行,不能过快。  ③物料过热降解自燃的防范  聚酯装置在开车打通流程过程中,物料在反应釜中有可能长期停留,流程局部对物料长期加热会造成物料热降解,生成易燃的低分子物,在热状态下遇氧很容易发生燃爆,发生危险。为防止此类危险,在开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a.反应釜在加热升温过程中充氮气保护;b。正压酯化釜的气相处理系统——酯化塔系统的冷却水必须打开;c.酯化塔排废管线冷却水必须打开;d.缩聚釜真空泵开启,建立微负压,随开车的需要逐步加大反应釜真空度;e.在开车过程中需要打开取样阀时,应采取以下措施:操作员穿好工作服、工作鞋,配戴好带有防护面罩的安全帽,戴好防热手套;将取样阀附近的风机打开吹风,将可燃气体吹散;对取样阀下方及周围环境进行清理,防止引燃其他物品或造成人员烫伤;打开取样阀时,应有人监护。  2.停工时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  装置停工是装置由正常操作状态逐渐降温、降压的过程。其各项操作参数变化较大,所以也属于不稳定操作状态,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着火、泄漏、窒息、烫伤的事故也曾有发生。  (1)聚酯装置停工步骤  逐步降低酯化进料量一装置各系统逐步降低负荷一酯化反应器停止进料改进EG—适时停止切粒排料一酯化反应器系统热洗一预缩反应器热洗一后缩反应器及其真空系统热洗一各系统废料的排空一需检修系统热拆一系统降温一热媒系统停车一EG循环系统停车排空。   (2)停工阶段危险因素分析  下面就聚酯装置在停工各阶段曾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  事故案例一:吹出室爆炸  事故经过:1981—1983年某石化公司聚酯装置吹出室曾先后发生两次爆炸,一次着火。事故产生条件,主要是因反应器(R—206)停车时间过长,温度控制高,致使压力增高,防爆膜破裂,长时间高温闷料致使乙二醇分解成醚、醛、酮类物质,而乙醛自燃点只有140℃,此气体进入吹出室遇空气而自燃发生爆炸。  事故原因:吹出室不密封,大量空气涌入,是发生爆炸的关键。吹出室的作用:是将反应器来的乙二醇蒸气,通过水封冷却降温并吸收乙二醇后排人大气。  事故案例二:热清洗物料排放烫伤  1988年10月18日,某公司聚酯车间缩聚反应器用EG进行热清洗后,排放阀被聚酯硬块料堵塞,操作工在进行疏通时,由于防卫不当,反应器内大量的EG热蒸气和液体突然喷出,造成人身烫伤面积达57%的重伤事故。  (3)停工阶段危险防范、  通过上述聚酯装置在停车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停车阶段,若操作不当,也易发生反应器气相系统热洗高温EG过热氧化、预后缩反应器物料过热降解等人身伤害事故。因此,在聚酯装置在停车过程中应重点对上述可能发生事故危险的防范措施予以落实。  重点严格圆盘反应器热清洗操作、后缩真空热清洗操作,严格控制系统降温、降压及氮气保护措施。现场操作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必须配戴严格的防护装备(头罩及石棉手套,工作服、安全帽、工作鞋穿等)。  (二)正常生产中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正常生产时装置各工艺参数是稳定的,但是在长周期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工艺流程、设备、公用工程等条件、机电仪的调节、工艺操作人员的水平、仪表可靠度等因素的影响,正常生产中仍会有许多影响安全的因素存在。下面就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加以分析。  1.正常生产中危险因素分析  事故案例一:预缩真空系统堵塞酿成火灾  事故经过:1996年2月9日18:16分,某石化涤纶厂缩聚釜发生失真空。岗位操作人员判断为预缩釜EG喷淋冷凝器的气相真空堵塞,造成失真空。操作人员进行多次疏通均告失败。因此,停止EG喷淋及预缩釜进料。3:00左右,由于发现冷凝器内有大量熔体物料,因此被迫打开其法兰、视镜进行清理。但由于事先未进行充氮气液封保护,大量EG蒸气和降解可燃气体遇空气后起火,同时有大量熔体物料从其中喷出。造成30h非计划停车。事故原因:操作人员对失真空,大气腿堵塞事故认识不足。处理事故不果断、不及时;同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及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差,操作判断出现失误。  事故案例二:热媒炉管破裂着火  事故经过:1989年元月3日11:00,某石化公司聚酯装置一次热媒防爆膜破裂,大量热媒返回热媒罐,系统压力急剧下降,热媒气化,造成热媒循环泵气蚀,热媒管线剧烈振动。热媒系统防爆膜破裂。7:20左右操作工检查时发现,热媒炉底有热媒流出,向厂里汇报,判断为热媒炉管破裂,8:05发现炉膛内着火,立即通知消防队,并准备了充足的灭火工具和器材,以防在开门时,空气大量涌人炉膛使火势增大和爆炸,打开热媒炉防爆门后,立即通人氮气和蒸汽,并把防爆门关到最小程度。用保温被将炉门包住,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进入量,并用30多个8Kg干粉灭火器将火压住,使热媒炉管漏出的热媒被干粉吸附,中止化学反应,使其不能燃烧,在火势减弱的情况下,向系统内充N2,打开紧急排放阀,使热媒排至热媒储罐,由于措施得当,扑灭了炉火,保住了热媒炉。  事故教训:  ①安全联锁,绝不允许随意摘除,有问题应及时修理;②防爆膜破后,应立即停热媒循环;泵,严防管线气蚀振动;③开启炉子一定要严格控制升温速度,特别是补加热媒后,要予热排气;④热媒炉着火,一般情况下,不要用水救,以防损坏炉体和炉管。  事故案例三:二次液相热媒泄漏事故  事故经过:1998年1月8日14:30左右,某石化公司聚酯装置终缩聚反应器排料管线的热媒夹套伴热管线盲肠部分发生破裂,大量高温(300℃)液相热媒泄漏,并迅速汽化,在楼内风机的带动下,通过楼内吊装孔扩散到整个装置。  事故原因:缩聚车间和厂安全处有关人员对更换下来的旧管线进行了检查,裂缝长2mm,宽1lmm。经初步分析认为,此次发生泄漏的原因可能是:管线使用时间较长,管线本身存在应力腐蚀,因应力腐蚀而破裂,造成热媒的泄漏,裂缝是被高温热媒流体撕开。  事故案例四:二次汽相热媒泄漏事故  事故经过:1999年8月18日23:10,某石化聚酯装置后缩熔体过滤器因热媒泄漏突然起火。约23:12,控制室烟雾报警器报警。当班人员立即去现场检查,发现终缩聚反应器处热煤某烟雾很大,后缩熔体过滤器处着火,班组人员奋力扑灭。为防止复燃,班组人员用氮气和  少量水进行保护。  泄漏原因:经过对泄漏部位的检查,确认泄漏源为分布在套筒底部多半个圆周的多个点。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是套筒底部热媒夹套层焊缝在长期高温冲击承重情况下,造成焊缝开裂。采取措施:在此次设备维修过程中,去除了套筒底部热媒夹套,将热媒进出口封闭,保匝物料及时流出,减少了泄漏点,同时彻底根除了因底部承重造成再次开裂的可能。

上一页1 2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旋振筛操作规程(振筛机安全操作规程)

上一篇:山阳县生态搬迁相关政策(山阳县最新开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