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安全生产>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探讨与分析

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探讨与分析

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探讨与分析 一、前言  长距离输油管道是当前我国原油输送的主要途径,大型储油罐是长距离输油管道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储油罐安全运行是确保输油站库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以往输油站库罐区储油罐发生雷击起火,存在防雷防静电安全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急需整改和完善,提出可行方案,做到储油罐能可靠防雷防静电安全运行。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的安全措施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也是业主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结合甬沪宁长距离进口原油管道的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的情况,提出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可行的安全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   二、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基本结构概述   2004年建成投运的甬沪宁(宁波-上海-南京)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全线设有6座大型油库和泵站,目前,总原油储量399万立方米。甬沪宁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中间泵站岚山输油站拥有10万立方米单盘结构外浮顶钢制储油罐8座,总库容80万m3, 储油罐单罐直径81m,罐壁高度23.5m, 安全罐位2.5m至19.5m,设计油罐极限罐位19.9m至2.0m, 立柱数量144个,底顶柱高1.96m,单盘半径34.75m, 罐浮舱数量45个,浮顶浮船外半径39.75m,浮顶浮船重5.168T,浮顶集水坑数量5套,紧急排水管规格DN150, 单盘人孔数量4套,罐壁人孔规格DN600,呼吸阀数量4套,导向管1根,量油管1根,浮舱与罐壁采用金属静电导输线连接2根,罐壁连接防雷防静电接地10处,一次密封为机械密封,二次密封为镀锌钢板加内隔膜密封,油罐采用外涂料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联合防腐措施,储油罐的运行液位、油温以及极限液位报警通过SDADA系统实现监控,液位监控采用雷达液位计,罐油温检测采用热电阻,极限液位报警采用液位开关控制,配套自动化安全消防保护系统自成体系,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消防.站控、变电岗位联合预警、报警和及时启动消防措施,完成储油罐的日常运行及安全消防管理。    .甬沪宁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的大型油罐防雷防静电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提出    甬沪宁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站库拥有10万m3单盘结构外浮顶钢制储油罐22座,(其中册子岛油库6座,岚山输油站8座,白沙湾输油站8座)。例举叙述此类型储油罐在运行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需要研究解决。   (1)2006年8月7日12:45时,仪征输油站G-16号15万立方米储油罐遭遇雷击,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火焰高6米以上,仪征输油站迅速启动火警预案,措施准确果断,13:15时得以成功扑灭。    (2)2007年5月24日16:16时,相邻岚山输油站罐区距500m的镇海国家储备油库G-47号10万立方米储油罐遭雷击,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火焰高4米以上,镇海国家储备油库迅速启动火警预案,措施准确果断,16:26时灭火得以成功。   (3)2007年6月24日16:03时,相临岚山输油站罐区距500m的镇海国家储备油库G-47号10万立方米储油罐第二次遭雷击,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火焰高4米以上,镇海国家储备油库迅速启动火警预案,措施准确果断,16:11时灭火得以成功。   (4)2007年7月7日15:20时,甬沪宁线白沙湾输油站G-3号10万立方米储油罐一二次密封间被雷击爆炸着火,爆炸和起火瞬间,火苗出罐顶4米以上,共有7处着火点,几乎连成大半圈,一二次密封和局部泡沫堰板爆开,二次密封板局部支离破碎,浮船泡沫堰板以内共有7个呼吸阀,有4个呼吸阀被爆开断裂,密封胶皮完全燃烬,罐区火情监控系统同时遭雷击损坏无显示,岗位人员及时观到罐顶火焰,白沙湾输油站迅速启动火警预案,措施准确果断,15:43时灭火得以成功。  从以上同种类型储油罐雷击起火,说明储油罐区存在严重的防雷安全隐患。2007年7月16日17:10时, 用XP-311A型标准可燃气体测试仪进行分别对岚山输油站G-1(油品是阿曼,油温是31°C,罐位17.504米),G-2(油品是卡宾达,油温是29°C,罐位16.1米),G-3(油品是卡宾达,油温是29°C,罐位15.636米),G-5(油品是奎都,油温是30°C,罐位10.31米)储油罐二次密封内的可燃气体浓度测试和2007年7月17日9:30时,用XP-311A型标准可燃气体测试仪分别进行对岚山输油站G-4(油品是阿曼,油温是31°C,罐位16.56米),G-6(油品是沙中重,油温是29°C,罐位15.175米),G-7(油品是沙中重,油温是29°C,罐位11.068米),G-8(油品凯沙杰,油温是29°C,灌位13.512米) 储油罐二次密封内的可燃气体浓度测试,VOC综合可燃气火灾爆炸下限均为80%至100%范围。一旦遇到明火当即可燃可爆引起火灾。四.雷击大型储油罐引起火灾原因分析   1.雷电产生的基本原理    雷电产生的原因很多,现象比较复杂。它的产生可简单地解释为:地面湿气受热上升,或空中不同冷热气团相遇,凝成水滴或冰晶,形成积云.积云运动时,使电荷发生分离,当电荷积聚到足够数量时,就在带有不同电荷的云间,或在由于静电感应而产生不同电荷的云、地间,发生放电,即形成雷电.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至数千万伏,电流可高达万安以上。在雷暴日统计中,一天內只要听见雷声就称为一个雷暴日,雷暴日是衡量雷电活动频繁成度的依据。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日的地区叫少雷区,超过40日的叫多雷区。岚山输油站地处在宁波地区,近三年统计,雷暴日都在60日以上。  2.雷电对罐区的危害性从雷击储油罐引起火灾的事例分析,多是雷雨天气,带有一种雨云电荷移动到与罐区上方及周边的另一种集聚的电荷相碰通过大罐金属物体放电,产生闪电直击罐区,如图1所示, 雷电流幅值万安以上,瞬间闪电及明火温度高达千度以上,雷电直接对储油罐放电,其过电压所引起的强大雷电流将通过罐体入地,从而产生破坏性很大的热效应,直击雷是引起储油罐雷击火灾的主要原因。 

上一页1 2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安全管理知识题库--模板支架篇

上一篇:矿产勘查地质学(矿产地质与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