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淮南矿业为400平方公里矿区做“CT”

淮南矿业为400平方公里矿区做“CT”

 上天不易,入地更难。安徽淮南矿业集团近年来创新使用石油领域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共施工71个区块,总面积402.166平方公里,覆盖面积363.6平方公里,约占开采面积的63%。其对地质构造、陷落柱等致灾因素的探查,等于为全矿区做了一次“CT”检测。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获得小断层、小褶曲、陷落柱、采空区、冲刷带、煤层变化等重要地质资料的有效手段。

  据悉,这种技术自1993年在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矿获得成功后,已在山东、安徽、江苏等13个地区推广应用。

  避免设计失误,提高回采率

  “在潘谢矿区,采区前进速度很快,如果没有三维地震勘探,真是举步维艰。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在采区设计前探明断层、陷落柱、火成岩、薄煤区等地质异常情况,避免了设计失误和无效进尺。”淮南矿业集团安全开采总院地质院主任工程师韩必武说。

  “原来我们对工作面的设计是按部就班进行的,遇到大的地质变化,也没有其他办法解决,用淮南话来说叫‘摊上了就摊上了’。当年在划分西采区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个断层,就设计了西一和西二两个采区,后来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吃惊地发现,这个断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发育也不是那么广。于是,西一、西二采区实现大联合,省掉一个采区,走向由原来的1200米增加到3000米,以至于现在的二水平规划都采用了这种方式。”1993年就参与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的谢桥矿副总工程师方良成说,“现在利用先进的三维技术,在图纸上就能发现哪里有断层,我们就可以有意地避开它,我们的1311(3)工作面,也得益于这项技术,避开了一个走向断层。这对抓好顶板管理、瓦斯防治等工作十分有利。”

  规避地质风险,防颠覆性

  陷落柱意味着出现了无煤区,工作面要跳采,即“搬家”。出现陷落柱不利支护,很可能出现大面积冒顶。如果陷落柱位置不清楚,又与含水层、裂隙水沟通,那极易造成矿井透水。

  目前,淮南矿业集团各矿共发现陷落柱4个(谢桥矿2个、张集矿1个、潘三矿1个),疑似陷落柱14个(丁集矿5个、顾北矿2个、朱集矿2个、张集矿1个、潘北矿3个、潘三矿1个),其中仅潘三1号陷落柱为回采工作面实际揭露的,其余均为三维地震勘探发现。

  韩必武说:“我们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明了地质构造发育情况,指导现场安全生产,对发现的陷落柱和疑似陷落柱进行规避,有效避免了颠覆性事故的发生。”

  笔者在谢桥矿地测科看到一份《1341(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该材料提到“本面煤层厚度为0.4米至6.8米,煤层下部局部发育一层夹矸,均厚0.4米。煤层呈黑色,块状为主,距切眼438米至683米,受Fs211断层影响,煤层有分叉变薄现象,煤厚为0.4米至3.6米。”如此精准的数据从何而来?

  谢桥矿地测科副科长张爱华说:“这也是三维地震勘探的功劳。我们发现该采区有一个断层,采区内120多米的距离内几乎没有煤,于是及时预报,编制了专项安全措施,调整了工期和支护技术。”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2013年四川广元共关闭煤矿26个

上一篇:印尼政府计划明年削减产煤量4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