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安全生产>高处作业施工安全技术

高处作业施工安全技术

高处作业施工安全技术

 1.高处作业的定义、分类与分级

  (1)高处作业的基本定义

  《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所谓坠落高度基准面,即通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如从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的地面、楼面、楼梯平台、相邻较低建筑物的屋面、基坑的底面、脚手架的通道板等等。

  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一个垂直于水平面的柱形空间,此柱形空间内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度差称为基础高度。基础高度以A表示。

  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划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称为可能坠落范围。

  (2)高处作业的作业高度

  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简称作业高度,以H表示。

  作业高度越高,危险性也就越大,按作业高度,将高处作业分为2--5m;>5~15m;>15—30m及>30m四个区域。高处作业可能坠落范围用坠落半径(R)表示,用以确定不同高度作业时,其安全平网的防护宽度。坠落半径与高处作业的基础高度^相关,如表10—1所示。

 

高处作业基础高度(h)

坠落半径(m)

高处作业基础高度(h)

坠落半径(m)

2-5m

3

15-30m

5

5-15m

4

>30m

6

   (3)高处作业分类与分级

  高处作业分为A、B两类。其中,存在下列九类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的为B类高处作业:

  1)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m/s)以上;

  2)《高温作业分级》(GB4200)规定的Ⅱ级以上的高温条件;

  3)气温低于10摄氏度的室外环境;

  4)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

  5)自然光线不足,能见度差;

  6)接近或接触危险电压带电体;

  7)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

  8)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9)超过《体力搬运重量限值》(gB12330)规定的搬运。

上一页1 2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改变历史进程的种矿物(矿物的由来)

上一篇:地震研究的工程地质意义有哪些(震害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