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网站公布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结了过去几年我国新材料行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五年我国新材料行业的发展重点以及重点工程。同时发布的还有《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列举了包括稀土功能材料、金属粉体材料等领域的共400个产品作为未来我国新材料发展的重点产品,并列举了对应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关键技术装备,以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中国粉体网对《新材料“十二五”规划》中的粉体材料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供粉体行业内业人士参考。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一些新材料的需求预测
01新能源
& ldquo十二五规划& rdquo在此期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6000多万千瓦,建成太阳能电站1000多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预计共需稀土永磁材料4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50万吨、高性能树脂材料90万吨、多晶硅8万吨、低铁绒面压延玻璃6000万平方米、核钢7万吨/年、核级锆材1200吨/年。
0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需要能源型动力电池模块150亿瓦时/年,动力型30亿瓦时/年,电池隔膜1亿平方米/年,六氟磷酸锂电解质盐1000吨/年,正极材料10000吨/年,碳基负极材料4000吨/年;乘用车需求超过1200万辆,需要铝合金板材约17万吨/年,镁合金约10万吨/年。
05节能与环保
& ldquo十二五规划& rdquo在此期间,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年产量将超过30亿只,每年需要约1万吨稀土荧光粉;新型墙体材料年需求量将超过230亿平方米,保温材料年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火电对烟气脱硝催化剂和载体的需求将达到40亿元/年,耐高温耐腐蚀袋式滤料和水处理膜材料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增长。
二。关键发展领域
(1)特殊金属功能材料
一种产品
稀土功能材料。以提高稀土新材料性能、拓展高端领域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发挥我国稀土资源优势,扩大稀土新材料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和稀土发光材料,积极开发高比容量、低自放电、长寿命的新型储氢材料,提高研磨抛光材料的产品档次,提高现有催化材料的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稀有金属材料。发挥我国稀有金属资源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发展高纯稀有金属及靶材,大型钼电极、优质钼丝、高精度窄带钨、大型钨钼板材及制品、高纯铼及合金制品等高科技深加工材料。加快超细纳米晶、超粗晶等高性能硬质合金产业化,提高原子级锆材料、银铟镉控制棒、高比容钽粉、高效贵金属催化材料等研发水平。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关键设备
生长12-18英寸硅单晶的直拉场单晶炉、线切割机、高频电磁感应快速加热装置、成套等静压设备、大型超高温烧结炉、熔盐电解精炼设备、大功率电子束熔炼炉、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等。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种产品
高级陶瓷。突破粉体及前驱体制备、配方开发、烧成成型、精密加工等关键环节,扩大耐高温、耐磨、高稳定性陶瓷的生产规模。重点开发细熔应时陶瓷坩埚、陶瓷滤膜和新型无毒蜂窝陶瓷脱硝催化剂。积极发展超大尺寸氮化硅陶瓷、烧结碳化硅陶瓷、高频多功能压电陶瓷和超声换能器压电陶瓷。大力发展无铅绿色陶瓷材料。建立高纯陶瓷原料的保证体系。
特殊玻璃。满足建筑节能、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利用的需求,加快特种玻璃产业化,增强产品自给能力。重点发展平板显示玻璃(TFT/PDP/有机发光二极管),鼓励光伏电池用Low-E镀膜玻璃、镀膜玻璃、true 空节能玻璃、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TCO)超白玻璃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发展高纯石英粉、应时玻璃及其制品,推进高纯石英管和光纤预制棒产业化。积极开发长波红外玻璃、无铅低温封接玻璃、激光玻璃等玻璃新品种。
其他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巩固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超硬材料、激光晶体、非线性晶体等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功能超硬材料和大尺寸、高功率光电晶体材料及制品。积极发展高纯石墨,提高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质量,加快核级石墨材料研发。大力发展非金属矿产及其深加工材料。发展高性能玻璃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摩擦材料、新型绿色耐火材料等产品。加快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扩大新型建材产业规模。
b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关键设备
6代以上TFT-LCD玻璃基板窑炉开发,加压气氛陶瓷烧结炉,大压机超硬材料CVD金刚石膜成套设备,高功率(30-100kw)微波等离子体和超大面积(150-300mm2)热丝,高纯石墨高温(3000-3500℃)各向同性等静压机,(炉内氧含量& le1000ppm)连续无氧气氛窑、石墨阳极材料涂覆及碳化设备等。
(3)高性能复合材料
一种产品
碳/碳复合材料。以耐高温、耐烧蚀、耐磨和结构功能一体化为重点,加强材料预成型、浸渍渗碳和快速制备技术研究。积极开发各种高温处理炉和气氛炉所需的隔热筒、加热器、坩埚等材料,推广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和高温紧固件在运输设备和高温设备上的应用。
陶瓷基复合材料。进一步提高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等特种陶瓷基体和增强纤维以及新型颗粒和晶须增强材料和陶瓷前驱体的制备技术水平,加快在切削工具、耐磨器件和航空航天空领域的应用。
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纤维增强铝、钛、镁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进一步实现材料的轻量化、智能化、高性能和多功能化,加快应用研究。
b .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
核心技术:重点突破聚合、纺丝、预氧化、碳化、芳纶聚合、纺丝、溶剂回收技术等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陶瓷基复合材料烧结和浸渗等制备加工技术开发,碳/碳复合材料液相浸渍、渗碳和快速制备技术开发,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缠绕、铺放、热熔预浸料、true 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技术开发。
关键设备:重点突破碳纤维用大容量聚合釜、饱和蒸汽牵伸、大口径高温碳化及恒张力收丝装置、芳纶纤维用强耐腐蚀高精度双螺杆聚合装置、多轴缠绕机、热熔预浸机、纤维铺放机、复合材料超高温热压成型设备。
(4)前沿新材料
纳米材料。加强纳米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纳米材料及制品的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积极发展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等材料,积极推进纳米材料在新能源、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绿色印刷、功能涂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第三,关于区域布局
《规划》还要求,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定位,立足现有材料产业基础,结合当地科技人才、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等条件,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加快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新材料产业有序、集中、快速发展。推进区域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有序建设重点新材料产业基地。
规划高度重视稀土功能材料和稀有金属材料基地建设,现将重点材料基地列举如下。
稀土材料基地:重点建设北京、包头、内蒙古、赣州、江西、凉山、四川乐山、福建龙岩、浙江宁波等新的稀土材料产业基地。
稀有金属材料基地:重点建设陕西Xi、云南昆明、福建厦门、湖南株洲等稀有金属材料综合产业基地。在资源优势地区加快建设一批钼、钽、铌、铍、锆等特色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此外,《规划》明确了未来对稀土及稀有金属功能材料、碳纤维等新材料专项建设的支持。
新材料是新兴产业,其中长期发展空非常大。第一种新材料& ldquo十二五规划& rdquo该计划的颁布将对新材料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产学研结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粉也将搭上新材料发展的快车,实现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