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床的时间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硅藻矿化的时间分布非常有限。硅藻最古老的记录只有早侏罗世,但大规模的工业沉积仅限于第三纪和第四纪。硅藻土广泛分布于空。除了寒冷的南极洲,所有大陆都有硅藻土矿床。硅藻种类繁多,约有12 000 ~ 16 000种。硅藻几乎分布在各种水域。现有的硅藻可以在海藻上生长,形成凝胶状的薄膜,或者附着在某些物种的腹部。它们可以栖息在海水中的浮冰上,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土壤和温泉中。因此,它们可以在空的大范围内聚集成矿。
中国主要硅藻土矿床集中在中新世至更新世,以中新世为主。云南寻甸县和吉林长白县的大型硅藻土矿床为中新世沉积。矿床的分布受新生代断陷盆地控制。
我国硅藻土矿床均为陆相湖泊沉积,尚未发现海相沉积。成矿条件首先是沉积盆地。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断裂和隆升运动发育,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为大型湖盆提供了先决条件,湖泊为硅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堆积遗迹的场所。
第二个成矿条件是古地理环境。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充沛的降雨量可以使湖盆保持一定的水量。但是水深不是很大,一般不超过35m。硅藻土中常含有应时、长石、云母和碳质碎屑,还伴生有黄铁矿和磷矿石结核,并富含动植物化石,这些事实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在这种环境下,硅藻可以获得必要的营养和阳光。
第三个成矿条件是物质来源。中国东部新生代广泛发育基性岩,硅藻土矿床多形成于喷发期。火山活动是一种可溶的丰富的物质来源。西部地区如云南省的硅藻土矿床,与火山活动无关,而是风化分解提供可溶性硅质物质。
从硅藻土的生存条件出发,带入湖盆的水不应含有高浓度的酸、碱等有毒物质。优质硅藻矿的形成也要求很少的碎屑矿物被带入湖盆。
二。矿床类型
世界上硅藻土矿床有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两种,我国硅藻土矿床均为陆相湖相沉积。湖盆可分为三类:火山盆地(如吉林省长白县、山东省临朐县、浙江省嵊县等。)、断陷盆地(如云南昆明)、山间盆地(如四川米易县)。含矿地层的矿床类型属于淡水湖生物化学矿床类型,以动植物化石较多为特征,与碳质碎屑粉砂、粉质粘土、硅藻粘土共生。硅藻土层理非常发育,岩性和岩相变化不大。矿体呈层状、层状、透镜状、扁豆状,产状平缓,从盆地外围向中心倾斜。硅藻种类为淡水,如颗粒链霉菌、中国微囊藻和冰岛链霉菌。
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两个子类。一种是火山硅藻土矿床,另一种是陆源沉积硅藻土矿床。前者矿床主要来源于火山,硅藻形成于玄武质火山喷发间歇期的湖盆中,以含矿岩系中的玄武岩层为特征。比如中国东部的长白、敦化、吉林、山东临朐、浙江嵊县等一系列矿床就属于这个亚纲。
陆相沉积硅藻土矿床主要由岩石风化、分解和搬运提供。矿床的含矿岩系中没有玄武岩层,但其周围总有较早的玄武岩层。比如云南寻甸、四川米易的硅藻土矿床。此外,在广东雷州半岛发现了一个半咸水硅藻土矿床,表明除上述淡水湖相沉积外,还有沼泽相和深湖相沉积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