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上过初中的人都可能知道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了,而且许多人还可能了解地层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另外,近些年来人们对“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这样的词也比较熟悉了。但是,这些名词是如何来的恐怕很多人只是个较朦胧的印象吧?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年龄是根据地层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的,这样可以方便的表达地球和生命的演化。人们习惯于把整个46亿年分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见或很难看见生物的时间称为隐生代,那些能看见一定量生命的时间称为显生宙。显生宙的上限是地球的起源,但它的下限并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来说可以推到6亿年前,有的可以推到5.7亿年前。自6亿年或5.7亿年前开始被称为显生宙。
周分几代。一般有五个划分:太古宙、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太古代一般指地球形成和化学演化的时期,可以是46亿年前到38亿年前或34亿年前。这个数字之所以相差上亿年,是因为目前我们所能把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迹,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元古代紧接太古代之后,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也就是现在的5.7亿到6亿年前。太古宙和元古代是美国人罗刚于1863年命名的。他的命名意味着生物界太古老,生物界第二古老。从寒武纪到2.3亿年前的时期是古生代,这个名称是由英国人Thadwick制定的,他根据Logan取了生物学的古义。这发生在1838年。2.3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是中生代,6500万年后到现在是新生代。这两代人是1841年由英国人菲利浦命名的,意思是生物界中度古老,生物界接近现代。
以下生成的划分单位是学科。先说年龄最大的。最老的时代叫震旦纪,是美国人格里普1922年在中国命名的。葛力普当时活跃在浙江、安徽一带,他根据古印度人把中国称为日出之地而取此名。始于18亿或19亿年前,止于5.7亿年前。这一时期的生命主要是细菌和蓝藻,后期开始出现真核生物和无脊椎动物。
1936年,塞德威克在英格兰西部的威尔士进行了研究。在罗马统治的时代,北威尔士曾被称为寒武纪山,所以塞德威克称这一时期为寒武纪。33年后,另一位英国地质学家拉普什在同一地区发现了一个地层。与早先发现的志留系和寒武系相比,该地层有许多不同之处。它介于上述两个地层之间,显然属于一个不同的代表时期,所以他根据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古老民族将这个时期命名为奥陶纪。志留纪的名称比寒武纪和奥陶纪更早出现,大约在1835年,莫孙棋也在英国西部研究过。名字的含义来自另一个古老的威尔士地方民族的名字。1839年在德文郡,莫氏和塞德威克根据地名命名了一组海相岩层,中文译为& ldquo泥盆& rdquo。石炭纪这个名字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尔和菲利浦在研究英国地质时,发现了一套稳定的含煤地层,它形成于一个非常壮观的造煤时期,因此以煤命名。二叠纪这个名字是中国科学家根据图像翻译的。最初命名于1841年,由莫孙棋根据当地彼尔姆州(俄国乌拉尔山乌法高原)命名为彼尔姆期。后来在德国发现,这一时期的地层明显上侧为白云质灰岩,下侧为红岩,这也是中国后来翻译成二叠纪的依据。这是古生代的六个时期。
中生代是三个时期。第一个是三叠纪,由德国西南部的阿尔伯特命名。这里有三组截然不同的地层,因此得名。这发生在1834年。在德国和瑞士的边界上有一座侏罗山。1829年左右,布兰维尔在这里进行研究,发现这里有明显的地层特征。因此以山命名。如果是英国人史密斯在1820年第一次命名的话,肯定不会是现在的侏罗纪,因为他当时在英国研究的菊石恰好在这个时期。两年后的1822年,德·哈罗乌发现英吉利海峡两岸的悬崖上裸露出含有大量钙的白色沉积物,而这恰恰是当时用来制作白垩的白垩土,因此被命名为白垩纪。需要指出的是,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这一时期的地层并不都是白色的,比如在中国,多为紫红色的地层。
莱尔曾称古生代为第一纪,中生代为第二期,新生代为第三期。1829年,Denoualt在研究法国一些地区的地质时,根据魏尔纳的分层方案,将第四纪从第三期划分出来,这样新生代就由这两个时期组成。从前,第一期由六期组成,第二期由三期组成。
下面还有分级单位,比如& ldquo世界& rdquo一般是把某个时期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比如新生代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