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蚀施工既包括一般性安全技术,如高空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等安全作业等技术,有包括一些防腐蚀施工特有的安区技术,如中毒、防火防爆、防尘防噪声和环保技术等。其中最重点的是防中毒、防火防爆,减少鬼环境的污染。
一、施工中一般安全技术
(一)作业期间安全措施
1、正确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是高工作业中防止坠落的安全锁具,因此施工人员应该正确选择和使用安全带。高空作业时需系好安全带并将安全带挂在施工作业处的牢固构件上,不得挂在有尖锐棱角的地方,严禁用绳子捆在腰部代替安全带;安全带系挂点要有足够的净空;应采取高挂抵用的方式,不得用在腰部以下的位置。
2、防止触电的事故发生 搭设梯子和脚手架时,应避开高压电线。无法避开时,也要采取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活动范围,以及所携带的工具、材料等满足最低的安全要求。
3、严防有毒有害气体的伤害 向有关部门申请作业时不向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万一有有害物质排出时,应迅速撤离施工现场。
4、防止工具材料坠落伤人 高空作业时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
5、防止脚手架、吊架倒塌 使用的脚手架、吊架必须架设牢固,足以承受作业人员和必须工具材料的重量(≤270kg/㎡),使用前须经有关人员验收。
6、梯、栏、板使用的安全措施 高处作业时应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梯子、护栏、跳板等;作业前应仔细检查是否安全,不得垫高使用。
7、夜间作业 应尽量避免夜间作业,尤其是在露天环境中。必须露天作业时,应保证充足的施工照明。
8、上下作业平台的安全措施 非载人的电梯、罐笼严禁乘人。禁止沿着通道、梯子上下,不得攀登绳索、立杆或栏杆。
9、冬季和雨季作业的特殊安全措施 在此环境进行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雷雨天禁止高空作业。
10、架设临时照明设备的安全措施 木质脚手架应加绝缘子,金属脚手架另外架设横担,严禁在脚手架上乱拉电线。
11、特殊器具使用的安全措施 悬挂式脚手架及吊篮应经设计和验收,每天使用前要对绳索进行检查;严禁用跳板跨接使用;采用的钢丝绳和大绳不与吊篮、房檐等棱角相摩檫;升降吊篮上应有紧急制动措施,固定在牢固的地锚和建筑物上,固定处耐拉力大于吊篮设计荷重的5倍;升降吊篮要有专人负责。使用过程中系安全带。
12、其他 不得站在不牢固的结构物上,不能在通道和安全网内休息;在没有防护条件下,严禁在屋架、檩条、挑梁、砌体、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
(二)施工后安全措施
施工结束后,应将脚手架、电力线等施工临时搭建的设施拆除,也要做好安全生产,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脚手架拆除前,应在周围设围栏,通向拆除区域的路段应挂警示牌,以防止人员或车辆误入,并设专人监护。
2、拆除敷设在脚手架上的水电等管线时,应先切断电源、水源后方可施工。且电线拆除由电工承担。
3、拆除工作应按照由上而下的原则分层进行,拆下来的配件应用绳索捆牢,并用起重设备或绳子吊下,不准随手抛掷。
4、拆除工作不可采用先推后拆除的办法,或是采用先拆下层主柱的方法来拆除。
5、拆掉的栏杆和扶梯,应与脚手架的拆除工作配合进行。
6、在电力设施附近进行拆除作业,应与电力部门协商,最好采取停电作业方法,不能停电时应采取防触电和防碰坏电路措施。
7、拆除作业时应边拆除边清理,并认真检查装置各部位上是否有遗留工具或物品,以免拆除下一层时物件坠落伤人。
(三)高处作业人员操作须知
高处作业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应熟知高处作业主要危害因素与防范措施,认真执行有关安全技术规定,逐项落实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努力做到“三不伤害”。同时,作业前要逐项自我检查确认以下事项。
检查《高处作业许可证》是否进行严格审批,措施是否到位。
安全防护用具情况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1、自己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感到不适时应及时提出。
2、监护人员是否到位。
3、作业设备、场地是否有安全隐患。
4、特定环境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四)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技术
1、攀登作业
(1)使用移动式梯子时,应对梯子进行质量检查,梯脚底部应坚实并有防滑措施,不能垫高使用。
(2)梯子上端应有固定措施,梯子的角度不能过大,以75°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不大于30cm,不能有缺档。如梯子要接长使用,应对连接处进行检查,强度不能低于梯子的强度,且接头要接长使用不能超过一处。
(3)人字拆梯使用时,其夹角不能过大,以35°~45°为宜,上部铰链要牢固,下部两单梯之间应有可行的挂撑措施。
(4)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5m为宜。超过2m,宜加设护笼;超过8m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5)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2、悬空作业
(1)所需设备,需经过须经过鉴定或验证后方可使用。
(2)吊装中的预构件上,禁站人或行走。
(3)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和除锈作业。
(4)高空除锈时,必须搭设平台和挂安全网。
(5)门窗腐蚀作业时,严禁人员站在窗子、阳台栏板上操作。
3、操作平台
(1)移动式平台面积不宜超过10㎡,高度不超5m。
(2)装设轮子的移动式平台,轮子与平台的结合处应牢固可靠,立柱低端离地面不超过80mm。
(3)操作平台台面满铺脚手板,四周设防护护栏和上下扶梯。
(4)操作台上应标明容许负荷值。
4、高处作业
(1)无外脚手架或采用采用单排外脚手架时,凡高度在4m以上的建筑物四周必须支搭3m宽的水平防护网。
(2)建筑物出入口应搭设长3~6m且宽余出入通道两侧各1m的防护棚,棚顶满铺不小于5㎝后的脚手板。
(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严禁投掷物料。
(4)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医疗检查,及时掌握其身体情况。
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所谓“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主要是指在生产区域内,作业人员需进入分离器、炉、塔、釜、灌、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等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作业。
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对受限空间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施工单位必须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和外部监护人员的职责;不得将进入井下、沟池、管道等有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场所的施工作业项目,发包给不具备有关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技术交底,并指派作业监护人。无“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监护人,禁止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将受限空间与其他空间进行安全隔离(如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并清洗、置换干净。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盲板处应挂牌标识。
上一页1 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