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逆作法的技术背景
1.1 逆作法提出和发展
逆作法施工的概念于1935年由日本首先提出,经历了70余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的多层地下室等结构。
近些年来,国内大中型城市中心城区建设、改建等大型深基坑工程不断发展,而这些深基坑施工与周边密集的分布的高层建筑、地下轨道和市政管线安全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深基坑开挖导致周边建筑开裂甚至倒塌的事故屡见不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逆作法施工安全性高,因而能大大降低这类问题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逆作法在支护效果、经济效益、缩短工期等方面的优越性,使得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1.2逆作法的概念
传统的的地下结构采用正作法施工,在完成基坑支护结构和撑锚,然后由地下室底层开始,自下而上逐层施工。与正作法施工作业程序相反,逆作法先完成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和中间支撑柱的施工,再在地面以下各层地下室采用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借助地下室梁板结构的水平刚度和抗压强度对基坑产生支护作用,保证基坑土方的开挖。与此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时进行施工,直至工程结束。
1.3逆作法的特点
在学习完武雷老师关于深基坑工程的精彩讲述后,这里谈一谈我对逆作法施工的理解。
1.3.1逆作法施工特点概述
逆作法施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施工工期大大缩短
比较:传统基坑施工一挖到底,再由下而上逐层施工,只有基坑工程和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地上结构才能一层层向上施工。
理解:逆作法施工由于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和建筑物内部有关位置的中间支承柱的存在,能够作为底板封底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因此在地下结构施工的同时,地上结构也能够逐层地向上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时进行施工,从而大大缩短施工工期。
图 1 南京青奥会议中心逆作法施工
南京青奥会议中心是逆作法施工的实例,仅一年多时间,南京青奥中心双塔楼的高度已经“长”到第45层,目前几乎是以3天一层楼的速度继续增高。建筑效率倍增,得益于建设方采用的“逆作法”施工工艺。
2) 地下结构施工安全系数高,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小,同时能够减少支护结构变形和坑底隆起 。
比较:常规施工,先一挖到底,对周围土体扰动较大,且基坑内部地下结构施工安全系数较低
理解:逆作法采用自上而下逐层开挖而非一挖到底,一方面减小对周围土体的扰动,降低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防止周围建筑因土体扰动而发生开裂甚至倒塌;另一方面逐层开挖使得土压力呈现逐步增加的过程,梁板结构作为内支撑逐步介入并发挥作用,增大了基坑内部地下结构施工的安全系数。
图2 由于基坑一挖到底,先挖后撑而造成坍塌
3).降低工程造价
对比:传统接坑施工中搭建的临时支撑,临时支撑回收率较低,会造成大量浪费。
理解:逆作法使得永久性结构--地下室梁板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发挥支护结构的作用,施工完成后该结构仍然作为地下结构发挥作用,一举两得,这样就就可以避免搭建临时支撑,大大节约成本。
(a)常规基坑开挖临时内支撑 (b)逆作法用梁板结构作内支撑
图2 逆作法施工基坑支护
4).地下结构施工条件差,工效较低,施工困难、接头复杂(难点)
理解:全逆作法施工对精度要求高,节点构造复杂,地下钢柱下插校正、地下环板的焊接要求非常严格。
1.3.2 逆作法与中心岛法比较
中心岛法就是在基坑内沿周边暂时保留局部平衡土体,对支护结构形成稳定和支撑作用,基坑中部正作施工,基坑四周平衡土体范围内逆作施工的一种施工方法,是一种局部逆作法。
中心岛法一方面具有全逆作法基坑变形小,总体工期短,节省支撑降低造价的优点,同时改善了全逆作法施工难度大,节点构造复杂等缺点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施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大型基坑。
2 逆作法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逆作法施工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地下连续墙的接头构造及施工质量控制、中间支承柱的施工、逆作法节点构造及施工、逆作法差异沉降的控制等几个方面。
上一页1 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