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产资源的特征(中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辩证地看,中国既是矿产资源大国,也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同时有很多资源优势和劣势。 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如下:& nbsp(一)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到1996年底,中国矿产储量潜在总价值为92.13万亿元,约占世界潜在总价值767.75万亿元的12%,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产资源丰富的资源大国。 & nbsp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我国仅占有世界人均资源的58%,居世界第53位。 一些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例如,石油资源仅占世界石油资源的7.7%。如果中国平均占世界人口的22%,人均石油资源仅占世界石油资源的35.4%。 再比如铁矿石。中国人均铁矿石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资源量的34.8%。 & nbsp(2)矿产资源齐全配套,资源丰度不同。中国已发现世界已知的168种主要矿种,已探明储量的矿种多达153种。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限,一般在几个到十几个。 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产品种齐全的国家之一,这为中国立足国内资源建设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 nbsp但从已探明的储量来看,各矿种之间资源丰富程度差异较大,部分矿种可以或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建设需要,如铅、锌、汞、制粉、瓦楞、钒、铝矾土、石棉、高岭土、磷、硫等。有些矿产既能满足国内需要,又能长期出口,如煤、钨、锡、英镑、钼、钛、稀土、石墨、菱镁矿、滑石、萤石、膨润土、芒硝、重晶石等。有些矿产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国内建设需求,需要长期从国外进口,如石油、富铁矿、钾盐、铬矿、锰矿、金刚石、铜矿、天然碱等。 & nbsp(3)矿产资源质量贫富不均,贫矿多,富矿少& nbsp我国有一些质量优良、品位较高的矿产,如稀土、钨、锡、磅、钼、锯、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盐等矿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定优势。 & nbsp但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矿产,如铁、锰、铝土矿、铜、铅、锌、硫、磷等。,有穷有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利用。 在中国的铁矿石储量中& nbsp97.47%为贫矿,铁矿石平均品位33.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以上。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含铁量60%以上的大型富矿相比,差距更大。 锰矿石,93.6%:锰矿石的品位约为22%,不到世界商品锰矿石标准48%的一半。 65%的铜矿石含铜量低于1%,铜的平均品位为0.87%,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拉美和非洲国家。 我国铝硅比大于7的铝土矿不到28%;含磷、氧30%以上的富磷矿仅占总量的7.4%;只有3.6%的黄铁矿含硫超过35%。 & nbsp(4)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虽然中国也拥有一批世界级的超大型矿床,如陕蒙交界的神府东胜煤田、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湖南柿竹园钨矿、江西德兴铜矿、云南兰坪和甘肃西成铅锌矿、辽宁海城菱镁矿、黑龙江柳毛石墨矿等。 但与国外相比,很少有超大型存款。 据统计,在已探明储量的1.5万个矿床中,小型矿床占66%,中型矿床占23%,大型矿床占11%。 尤其是铁、铜、铝土矿、石油、天然气、硫铁矿等超大型矿藏较少,广泛用于工农业,不利于大规模集约化开发。 & nbsp(5)共生伴生矿物多,单一矿床少。我国矿床中单一组分矿物很少,往往有几种或几种以上的矿物共生或伴生在一起。 据统计,我国大部分地区25%的铁矿、40%的金矿、80%的有色金属矿和煤矿都有其他矿物共生或伴生。 如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稀土和稀有金属矿物与铁矿石共生;甘肃金川镍矿中有铜、金刚石、铂和稀有分散元素,与镍矿共生。在四川攀枝花铁矿,钒、钛等金属矿物与铁矿共生:黄铁矿在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与煤矿共生;在山西的许多煤矿等。耐火粘土矿和高岭土矿共存;许多斑岩铜矿,如江西德兴铜矿,都与钼、金和一些分散矿物共生。 & nbsp(6)地域分布极不均匀,高度集中区和严重短缺区并存。由于地质成矿条件不同,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比如煤炭集中在北方的山西、陕西、蒙古三省,占全国储量的68%,而南方缺煤省份多达10个;铁矿石集中在辽宁、河北、山西、四川四省,占全国储量的60%,西北和华南地区很少。磷矿高度集中在南方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四省,储量占全国的70%,但在华北和华东地区却供不应求。铝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贵州和广西。 & nbsp矿产集中有利于原料基地建设,但如果过度集中在偏远地区,其开发利用将受到交通条件的严重制约。 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南磷北调导致资源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铜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铜阳极泥中金银的提取)
上一篇: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工程地质常见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