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甘肃省地质矿产(甘肃金石矿业)

甘肃省地质矿产(甘肃金石矿业)

甘肃省地质矿产(甘肃金石矿业) 甘肃某金矿鉴定报告:& nbsp& nbsp金矿化原岩属钙质沉积岩,先经接触交代作用矽卡岩化,后受强烈构造热液成矿作用,产生强烈的金-铜-铅-锌-砷-锑硫化物矿化和硅化-碳酸盐化作用。 矽卡岩化主要为含水矽卡岩化,包括透闪石-绿帘石;硫化物矿化包括:金矿化、黄铁矿-毒砂、黄铜-黝铜矿化、白铁矿化和辉锑矿化;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构造角砾岩化和硅化、铁白云石化、矿化和蚀变。 矽卡岩可分为:半透明矽卡岩和半透明-绿幕矽卡岩。 金矿化与硫化物矿化和硅化应时脉密切相关。 金矿类型有硅化-硫化物矽卡岩型、粉砂质泥岩型和含金石英脉型。 主要矿石类型的组成和特征如下:& nbsp& nbsp一、矿石类型:& nbsp& nbsp1.绿幕-矽卡岩毒砂-黄铁矿型铜金矿:& nbsp& nbsp(1)透闪石(5%)呈纤维柱和针状柱交织排列(照片4) & nbsp& nbsp& nbsp(2)绿帘石细粒骨料(4%)(照片3),f = 0.05mm & nbsp& nbsp& nbsp(3)黄铁矿(38%)大致有三个矿化阶段:异形细骨料,f = 0.01—0.05毫米或更小;半粒状(照片6),f = 0.2—0.6毫米;自形-半自形粗粒,f = 1.2-2.0mm。 & nbsp& nbsp& nbsp(4)大多数毒砂(6%)被硅化应时交代(照片6),f = 0.05—0.4毫米 & nbsp& nbsp& nbsp(5)黄铜矿(3%)早中期不规则分布在黄铁矿颗粒间(照片5),或环绕在黄铁矿外围(照片7),f = 0.05-0.3mm,部分转化为褐铁矿和蓝铜矿。 & nbsp& nbsp& nbsp(6)四面体(0.5%)为其它颗粒形式(照片8),f = 0.1—0.3毫米 & nbsp& nbsp& nbsp(7)颗粒早期的应时硅化(30%)应时硅化,f=0.02mm或更小;粒状早中期硅化应时,f = 0.05-0.2毫米;中晚期应时硅化物,f = 0.1—0.5毫米 各级硅化应时呈不规则细柱状,与硫化物矿化密切相关。 & nbsp& nbsp& nbsp(8)褐铁矿(12%)、黄铁矿、黄铜矿等。被氧化成次生面,近期氧化淋滤为次生网状和次生带状集合体(照片9) & nbsp& nbsp& nbsp(9)蓝铜矿(2.5%)为片状集合体,为黄铜矿氧化次生产物。 & nbsp& nbsp& nbsp(10)泥灰岩(1%)泥灰岩交代残留物是一种泥状粉末骨料。 & nbsp& nbsp& nbsp矿石结构:黄铁矿和毒砂呈半自生粒状结构,黄铜矿和黝铜矿呈异形细粒结构;褐铁矿和蓝铜矿显示假结构。 混杂浸染状构造,块状浸染状构造,碎裂角砾岩构造。 & nbsp& nbsp& nbsp2.半透明矽卡岩-黄铁矿型铜金矿:& nbsp& nbsp(1)透闪石(5%)针状细粒相互交织,呈放射状排列(照片5),f = 0.05—0.02毫米 & nbsp& nbsp& nbsp(2)早期硅化应时(30%)硅化应时,f=0.05mm细交代体。 & nbsp& nbsp& nbsp(3)黄铁矿(38%)大致有三个矿化阶段:早期f =小于f = 0.05mm中晚期F = 0.1-0.2mm,半自生,间歇,不规则。 & nbsp& nbsp& nbsp(4)白铁矿(2%)异形细颗粒(照片10)F = 0.01—0.04毫米 & nbsp& nbsp& nbsp(5)黄铜矿(0.5%)呈异形细粒状,f = 0.05mm毫米左右 & nbsp& nbsp& nbsp(6)褐铁矿(18%)具有不规则的次生边,替代黄铁矿等。 & nbsp& nbsp& nbsp矿石结构:黄铁矿和毒砂呈半自生粒状结构,黄铜矿和黝铜矿呈异形细粒结构;毒砂中黄铜矿的包裹体结构:褐铁矿和蓝铜矿呈假结构。 混杂浸染状结构、团块状浸染状结构、碎裂状结构。 & nbsp& nbsp& nbsp3.毒砂-应时脉型金矿:& nbsp& nbsp(1)应时(40%)异形碎裂粗晶,f = 0.3—2.2毫米 & nbsp& nbsp& nbsp(2)毒砂(43%)呈半自形,颗粒不等,多呈碎块状(照片12)和斑片状(照片13),与铁白云石密切共生,f = 0.1 &锐钛矿;0.15毫米—0.5毫米&锐角;1.4毫米 & nbsp& nbsp& nbsp(3)黄铁矿(5%)为半自生-自生粗晶,f = 0.3—0.8毫米 & nbsp& nbsp& nbsp(4)白铁矿(1.5%)为细粒集合体,或细针状柱状(照片15),与黄铁矿密切共生。 & nbsp& nbsp& nbsp(5)黝铜矿的四面体细颗粒(0.5%)(照片15) & nbsp& nbsp& nbsp(6)黄铜矿(0.5%)异形细粒与黝铜矿共存(照片15) & nbsp& nbsp& nbsp(7)辉锑矿(2.5%)为片状骨料,分布于破碎毒砂的裂隙或颗粒中(照片13),f = 0.01—0.04毫米 & nbsp& nbsp& nbsp(8)铁白云石(5%)自结晶,分布在毒砂周围。 & nbsp& nbsp& nbsp(9)方解石(4%)呈细脉状分布,沿毒砂和应时的裂隙充填。 & nbsp& nbsp& nbsp矿石结构:黄铁矿和毒砂呈半自生粒状结构,白钨矿和辉锑矿呈异形粒状结构;静脉结构 & nbsp& nbsp& nbsp除上述矿石类型外,可能还有粉砂质泥质金矿石和泥灰岩铜金矿石。 但是,这些类型不包括在委托样品中。 & nbsp& nbsp& nbsp4.毒砂-黄铁矿型含粉砂板岩铜金矿:& nbsp& nbsp(1)绢云母(22%)为微鳞片状,原始泥质沉积物重结晶(照片1)。 & nbsp& nbsp& nbsp(2)粉砂质砂岩(3%)呈散圆形,f = 0.02毫米。 & nbsp& nbsp& nbsp(3)应时硅化物(21%)异形颗粒f = 0.05—0.1毫米 & nbsp& nbsp& nbsp(4)黄铁矿(30%)半自生晶体(照片2)F = 0.02—1.2毫米 & nbsp& nbsp& nbsp(5)毒砂(17%)为自生-半自生晶体(图2),f = 0.01 &急性;0.03毫米—0.25毫米&锐角;0.5毫米 & nbsp& nbsp& nbsp(6)黄铜矿(3.5%)异形细粒(照片7)F = 0.02—0.3毫米 & nbsp& nbsp& nbsp(7)黝铜矿(0.5%)异形-不规则细颗粒(照片15)F = 0.01—0.03毫米 & nbsp& nbsp& nbsp(8)自然金(三粒)黄铜矿-毒砂,或黄铜矿裂隙中的圆形、细条(照片11、照片3) f = 0.01-0.05mm。 & nbsp& nbsp& nbsp(9)铁白云石(2%)半菱形细粒,与黄铁矿和毒砂共生。 & nbsp& nbsp& nbsp(10)方解石(1%)细脉 & nbsp& nbsp& nbsp二。矿化蚀变类型、矿物生成顺序 共生关系:& nbsp;& nbsp矿化蚀变类型主要有:金属矿化主要有黄铁矿化、毒砂和黄铜矿化、多金属矿化、亚铁矿化和辉锑矿化,脉石矿化蚀变变为硅化、铁白云石化和方解石化。 & nbsp& nbsp& nbsp矿化矿物生成顺序:热液成矿早期:细黄铁矿-毒砂-细硅化-铁白云石;热液成矿中期:中粗粒黄铁矿-细粒毒砂-黄铜矿-黝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铁白云石;热液成矿中晚期:辉锑矿-方解石 & nbsp& nbsp& nbsp三。黄金的赋存状态:& nbsp& nbsp该矿床的主要金以独立矿物存在,而自然金以微细粒形式存在于黄铜矿和毒砂矿物颗粒之间或黄铜矿矿物裂隙中。 天然金矿物颗粒f = 0.01-0.05毫米 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组合有利于金的形成。 相反,毒砂-应时矿脉中的自然金矿物很少,原因是矿物组合简单,构造作用单调,特别是缺乏黄铜矿。 & nbsp& nbsp& nbsp四。对探矿的看法& nbsp& nbsp& nbsp该区是接触交代型矿化、构造带浸染型矿化和应时脉型矿化的重要找矿区。 矿石中含有大量有用的成矿矿物,如毒砂、黄铁矿、黄铜矿、辉锑矿等。成矿元素组合优良,矿化蚀变强度高,金以独立矿物存在。 就委托样品而言,矿床中应有更多样化的矿石类型。 产地应该是微细浸染型金矿,但样品不是很典型。 & nbsp& nbsp& nbsp(图略)关键词标签:贵金属黄金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安全和绿色施工保障措施

上一篇: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计(乙炔氧化亚氮火焰可以测量什么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