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石英岩矿物成分及描述(石英脉型金矿剖面图)

石英岩矿物成分及描述(石英脉型金矿剖面图)

石英岩矿物成分及描述(石英脉型金矿剖面图) 应时脉状和碳质板岩型金矿岩矿鉴定报告& nbsp& nbspXi安天舟矿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对ch-1和ch-2两个金矿制作了四张标准光片进行精确测量,并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分析。基本查明了矿石中的矿物成分、矿石的结构和构造、金矿物的赋存和嵌布关系。这份报告如下:& nbsp& nbsp一、原矿重要主要元素分析:& nbsp& nbsp& nbspCh-1应时脉型金矿:金16.067克/吨,砷0.037%,硫0.761%,碳1.49% & nbsp& nbsp& nbspCh-2碳质板岩型金矿:金4.162克/吨,砷0.042%,硫1.412%,碳6.13% & nbsp& nbsp& nbsp二。标本的宏观特征:& nbsp& nbsp1.ch-1应时脉型金矿:& nbsp& nbsp乳白色,微油腻,岩性坚硬,断口不均匀。 致密块状和带状结构非常清晰。带状结构由黑碳组成,宽约1mm,平行分布。它是由应时脉沿碳质板岩层间裂隙残留注入而成。 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隐晶质细粒应时,含量约98%,碳含量约1.5%。其他矿物和硫化物(如黄铁矿等。)在放大镜的帮助下极难发现。 & nbsp& nbsp& nbsp2.ch-2碳质板岩型金矿:& nbsp& nbsp深色或黑色,硬度很小,手一碰就容易弄脏。 千片晶状结构,具有清晰的千片片状结构。 主要矿物为泥质物质(如绢云母等。)、碳质物质和黄铁矿,晶体粗大,粒度大于1mm,自形-半自形晶体散在数千个晶体中。 & nbsp& nbsp& nbsp三。显微特征 显微镜:& nbsp;& nbsp1.应时脉型金矿:& nbsp& nbsp(1)结构:全结晶细晶、异形粒状和连续晶体结构、微晶包裹结构;致密结构,含碳残余条带状,稀疏浸染状结构(主要由少量金属硫化物零星分布) & nbsp& nbsp& nbsp(2)矿物成分:& nbsp& nbsp①应时:含量约98%,异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晶体自连续。 其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A、早期有粗大的晶体,晶粒大小从0.2~5mm变化到5mm,以0.5 ~ 2mm ~ 2mm为最多。它与金属硫化物(黄铁矿、闪锌矿等)的共生浸染密切相关。),是成矿期的主要建造;b、后期晶体较细,前者切割熔化。 粒度0.02 ~ 0.2毫米,呈不规则细脉状分布,与黄铁矿、自然金、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无明显的直接共生关系。 & nbsp& nbsp& nbsp②碳质:约1.5%,黑色,不透明,呈不均匀的条带状和裂隙状分布,与少量细绢云母紧密共生。 & nbsp& nbsp& nbsp③黄铁矿:含量约1.5%,呈自形立方体及不均匀粒状稀疏浸染状分布,粒径0.005~1.5mm,一般0.05~0.8mm,呈单晶、简单自连续晶体或细粒连续集合体充填微小裂隙状分布。 已经发现,在中粗粒和半自生黄铁矿晶体中存在自然金颗粒(照片1,注释1)和闪锌矿颗粒(照片1,注释3)以及方铅矿颗粒。 黄铁矿颗粒较粗,易解离,易回收自然金。 & nbsp& nbsp& nbsp④自然金:中粗粒黄铁矿晶体中偶见微量,呈圆形(照片1,注1),粒径0.02mm,伴生细粒闪锌矿(照片1,注2)。 黄铁矿裂隙极不发育,故自然金主要以包裹体形式赋存于中粗粒黄铁矿晶体中,成色较低,可能为含银金矿床。 & nbsp& nbsp& nbsp⑤闪锌矿:含量小于0.1%,粒径0.05 ~ 0.3mm ~ 0.3mm,不规则嵌布于应时地块中(照片3),或与中粗粒黄铁矿共生或包裹,浅褐色,解离发育,半透明,均质,含铁量低,形成于低温热液期。 & nbsp& nbsp& nbsp⑥.黄铜矿:含量小于0.1%,形态不规则,伴生中粗应时或包裹应时(照片2,注1)。 & nbsp& nbsp& nbsp⑦黝铜矿:微量,偶见黄铜矿(照片2,注2) & nbsp& nbsp& nbsp⑧方铅矿:微量,偶见于中粗粒黄铁矿主晶体中,也以包裹体形式产出,粒径0.012mm & nbsp& nbsp& nbsp矿石中普遍含有铜、锌、铅等金属硫化物,因此该区金矿应属于多金属应时脉型金矿。 & nbsp& nbsp& nbsp2.碳质板岩型金矿:& nbsp& nbsp(1)结构:& nbsp& nbsp半结晶纤维结构、粒状尖状土壤结构、异形粒状结构、自形、半自形和粗粒状结构。 微层状千片结构,不均质稀疏浸染状结构 & nbsp& nbsp& nbsp(2)矿物成分:& nbsp& nbsp①碳质物:含量约6.5%,为无定形土,呈尖粒状分布,与绢云母等泥质矿物紧密共生。 有许多片状表面集中分布。 & nbsp& nbsp& nbsp②绢云母和无定形土状矿物:含量约80%,晶体为极细的纤维鳞片,呈千叶理方向均匀分布,与碳紧密共生。 & nbsp& nbsp& nbsp③应时:含量约10%,晶体较细,粒径约0.02mm 成矿期,应时晶体略粗,自生、半自生或异形晶体中的细小裂隙被自连晶体集合体或与粗黄铁矿紧密共生的层间裂隙充填。 & nbsp& nbsp& nbsp④黄铁矿:含量约2.5%,晶体呈自形、半自形立方体,分布不均匀,稀疏。 粒度:0.002~1mm,一般0.2~0.3mm,晶体完整,未受应力破碎,晶体内有围岩包裹体。 & nbsp& nbsp& nbsp⑤闪锌矿:少量,偶有异形颗粒,粒径约0.2mm,包裹细黄铁矿,产于数千块板岩的裂隙中(照片4),应与应时矿脉中的Au、Cu、Pb、Zn、S同时发生热液反应而形成。 & nbsp& nbsp& nbsp⑥赤铁矿:含量约0.5%,呈透镜状、条带状平行分布于碳质板岩的片状裂隙中,均呈刀片状骨架结核产出。 & nbsp& nbsp& nbsp四。总结& nbsp& nbsp& nbsp1.应时矿脉中的自然金主要以包裹体形式赋存于粗粒黄铁矿中。 & nbsp& nbsp& nbsp2.已发现两种含金岩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黝铜矿、赤铁矿、方铅矿等。 它们都是由应时矿脉中的热液作用形成的。 & nbsp& nbsp& nbsp3.由于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晶体中,在工艺流程中应重视黄铁矿的富集和回收。 & nbsp& nbsp& nbsp4.根据矿石性质、矿物组成及矿物间的关系,该金矿床的应时脉属于易解离、易分选的矿石类型。但碳质板岩含金量是否过高而影响金的回收,仍需通过流程试验来确定。 & nbsp& nbsp& nbsp5.碳质板岩中金的含量为4.162g/t,由于含量少、样品数量少,金的可见概率很低,无法查明金的赋存状态。 如有必要,可进行小规模的专题研究。 & nbsp& nbsp& nbsp(图略)关键词标签:贵金属黄金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脚手架作业的安全措施

上一篇: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