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热点事件及新政策法规
(1)国内铅企连续两个月不赚钱停工的现象正在蔓延。由于国际铅期货价格明显高于国内现货铅价,国内铅厂已经开始了完全不赚钱的冶炼阵痛期。根据11月份LME铅月均价2350美元/吨,这意味着国内铅生产商仅通过进口矿石到中国,每吨铅就要损失2000元人民币。即使加上1500 ~ 2000元/吨的加工费,国内铅生产商依然入不敷出。铅冶炼上下游矛盾短时间内无法缓解,国内铅生产企业停产现象正在蔓延。
自8月国内“血铅”事件爆发以来,LME铅价格从1800美元/吨的平台上涨至2300美元/吨,并一度上涨至2517美元/吨。与其他金属品种不同,国内铅价未能跟上LME的上涨步伐。自2009年9月10日伦铅单日下跌310美元/吨以来,国内现货铅价难以攀升至16000元/吨关口。甚至11月中旬,沪锌连续四年上涨至18555元/吨,伦铅重回2300美元/吨的上涨趋势,国内现货铅价维持在15600 ~ 15700元/吨。
目前,国内铅价与LME铅价的价格比已经达到6.5。业内人士分析,如果铅价外强中弱,国内铅出口可能会暴露。
我们认为,国内铅价跟不上LME上涨的原因有两个: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据上海有色网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电解铅产能共计25万吨,使得2009年全国全年铅冶炼产能接近410万吨,产能年增速超过了过去五年的平均增速。
然而,下游对铅的需求未能跟上上游的生产扩张。据了解,占铅消费量76%以上的铅酸蓄电池行业2009年整体消费增速放缓,启动电池、动力电池、通讯、出口四大消费领域无起色。同时,铅消费下游产能过剩,导致铅酸蓄电池行业在恶性竞争中微利运行。目前电池行业相当于铅锭和铅终端行业之间的“搬运工”。此外,铅酸蓄电池65%的产能集中在浙江几大厂商手中,直接导致国内铅的话语权掌握在买家手中。
下游拒绝接受涨价,导致国内铅价严重滞后。上海有色网分析师姜宁表示,近期铅上下游价差不断拉大,供需价差可达300 ~ 400元/吨,这也使得近期国内现货铅价受到质疑。
整个10月和11月,依靠进口矿石的国内冶炼企业基本不赚钱。以11月LME铅月均价2350美元/吨计算,仅从海外进口的每吨铅成本就高达18000元,而国内铅现货价格仅为15600元/吨。冶炼企业即使能从矿工那里拿到1500 ~ 2000元/吨的加工费,依然入不敷出。而中国45%的原生铅产能需要消化国外矿产。
上游LME铅价受金融属性驱动,矿石进口价格持续上涨。下游铅消费企业拒绝接受高价,联合降价迫使铅冶炼厂低价出货。铅价倒挂已经开始让一些铅企不堪重负。
据了解,河南一些依赖国外矿山的中小型铅冶炼厂已经开始出现停工迹象。铅冶炼上下游矛盾短时间内无法缓解,国内铅企停产正在蔓延。
(2)国内有色金属企业有意购买英美资源的锌资源。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称,英美资源集团的锌资产包括全资拥有的纳米比亚Skorpion矿和爱尔兰Lisheen矿,以及在南非拥有74%股份的BlackMountain和Gamsberg项目。由于金融危机和锌市场表现平淡,英美资源在经营锌业务时遇到困难。英美资源公司在2009年底表示,打算出售其锌资产。目前有十四家企业优先,包括中国企业。其中深圳中金岭南已明确表明公司收购意向,另一家为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3)商务部公布2010年有色金属等工业品出口配额。
商务部2009年第88号公告公布了2010年工业品出口配额总量。其中钨及钨制品14300吨(折合金属)、锡及锡制品21000吨(折合金属)、锑及锑制品57500吨(折合金属)、钼及钼制品25500吨(折合金属)、铟及铟制品233吨、银5100吨、磷矿150万吨、轻重烧镁13300吨。根据公告,所有符合条件的配额申请者均可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商务部将于2009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受理申请。
二、专项调查——镍氢电池前景可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有色金属价格和需求暴跌;2009年止跌企稳,经济复苏;2010年将要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是危险与机遇并存。镍的消耗主要取决于不锈钢的生产。因为镍价的波动,钢厂会在含镍原料中选择,废不锈钢消耗的增加会减少镍的消耗。不过,预计2010年中国不锈钢产量将保持增长,行业镍消费量将保持稳定。同时,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环保压力,汽车行业开始大力发展油电混合动力。由此,镍消费出现了新的增长点——混合镍氢电池的快速发展,甚至可能改变镍金属的消费结构。
(1)正在发展的混合型镍氢电池镍氢电池是由镍镉电池改进而来的产品,不仅消除了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大大降低了镍镉电池存在的“记忆效应”,更适用于高功耗产品。传统镍
氢电池主要是AA充电电池和其他电子设备的电池,如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便携式设备。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混合动力镍氢电池技术已进入成熟发展期。目前混合动力电池99%的市场份额是镍氢电池。
然而,目前我国混合动力电池主要从国外购买,国产镍氢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还处于R&D匹配阶段。据业内人士估计,2009年国内可生产约5万台HEV镍氢动力电池,2010年产能将扩大至50万台以上。一辆混合动力乘用车需要60公斤镍金属,一辆混合动力商用车需要30公斤镍金属。根据我国的政策导向,近几年将主要发展乘用车。按照80%的产能利用率计算,到2011年,我国镍氢动力电池所需的镍将超过24000吨。仅HEV镍氢动力电池中的镍消耗量就相当于2009年二次电池中镍消耗量的179%。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几年随着镍氢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镍的消耗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二)电动汽车的发展镍氢电池的发展是基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许多专家预计在2010年开始混合。
动力汽车将进入量产销售期。至于纯电动汽车,近几年仍将处于研发阶段,未来十年混合动力汽车将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日本在2005年11月宣布,到2005年10月,丰田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球累计销量达到51.3万辆,到2007年5月底,累计销量超过100万辆,到2009年8月底,全球累计销量约为201.7万辆。
美国取消PNGV计划和FreedomCAR计划,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汽车,说明混合动力不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最终形式。总之,混合动力汽车介于传统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之间,是一种承前启后的电动汽车产品,在经济和技术上趋于成熟。镍氢动力电池也将在这种环境下有大的发展,并在一定时期内占领市场。
(3)镍氢动力电池不会改变整体镍消费结构。金属镍在地壳中含量丰富,是一种储量丰富的微量元素。镍也是一种重要的金属产品,在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中国镍产量约28万吨,进口量约23万吨。根据其他镍产品的产量和进出口情况,预计2009年中国镍的表观消费量为60万吨。根据中国不锈钢的产量,预计2009年中国镍的实际消费量为44.7万吨。在整个镍消费领域,不锈钢、合金钢和金属合金的生产占镍消费的83%。电镀和铸造占10%,二次电池生产占3%,其他约4%。总体而言,2009年中国二次电池生产中镍金属的消费量约为13,400吨。
不锈钢工业生产在镍消费中起着重要作用,占所有镍消费的一半以上。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不锈钢企业一改2008年的低迷状态,全力以赴提高生产率。但第四季度由于下游消费不足,产量减少,镍需求忽上忽下。整体来看,不锈钢行业镍的消费量在下降。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和镍氢电池产量的增加,该领域的镍用量会增加,但消费结构不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总之,在传统能源趋紧的今天,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混合动力汽车将批量生产销售,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大有可为,成熟的镍氢动力电池将逐步扩大市场。镍在该领域的用量将成为中国镍消费增长的新亮点。
关键词TAG: 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