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难中创造辉煌。
记者:何院士,我理解您的青春期非常艰难。这种艰辛和你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他:应该说苦难的经历对人的成长是有好处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瓦工,家里负担很重。很小的时候要去工地打工挣钱,晚上还要看书学习。高中毕业后,我偷偷上了大学。结果考上了北京钢铁学院,大口径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1969年大学毕业,学校领导研究后把我分配到宁夏。那时候我们被教育要听党的话,我们心里认同组织的安排。我们觉得去艰苦的地方为祖国做贡献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我们是由祖国培养的。
记者:东方集团当时叫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几年前你刚毕业的时候。你刚到宁夏冶炼厂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胡先生:我刚来的时候,石嘴山市只有两条街和几家商店,城外没有树,就是戈壁滩。工厂里的家庭成员住在山洞里。冬天卡车拉点大白菜、白萝卜、土豆给大家,要吃到第二年4月。
& ldquo905 & rdquo(即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有重视人才的传统。我比同时来的其他人幸运一点。因为专业对口,刚进厂研究硅烷气体热分解生产多晶硅时,我被分配到科研部门做项目负责人。这个项目现在受到国家重视,很多地方都在搞,但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国外对我们保密。我们查了当时不多的资料,然后自己设计,自己测试,自己试制。在两年的时间里,两个小实验室,我们同志们已经生产出了比较成功的产品。当时硅烷法生产多晶硅的技术水平为国内第一,产品质量经北大检测高达99.9999%,已达到现行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的质量标准。我仅用两年时间就主持了一个材料行业项目,为我多年的稀有金属研发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困境中的坚持
记者:上世纪70年代末,包括宁夏冶炼厂在内的很多三线企业都脱离了军队系统,面临着军转民的局面。面对这种转型的尴尬局面,你该怎么办?
他:对,那时候电容级钽粉基本都是用在军事领域,压力高,比容低,所以是1965年到1980年& ldquo905 & rdquo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我国国防、航空空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军工需求减少后,国内几乎没有市场。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是我们接到了出口任务。我们生产的钽粉被送到天津,在仓库里放了很长时间。盘点时我们只能低价回购。另一个是80年代初,我们参加全国有色金属订货会,只接到一个250g钽粉的订单。这两件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刺激。
1984年,我当上了主管科技的副局长,组织同事研究钽铌深加工,主要是钽粉和高比容钽丝的技术开发。此外,我还开发了钽铌氧化物、钽铌冶炼、钽酸锂、铌酸锂单晶、铍铜等新产品。这样就可以避免单纯依赖军品的问题。到上世纪90年代初,宁夏冶炼厂已建成钽粉、钽丝、钽铌深加工产品、硅材料、氟化物等冶金化工产品生产线,基本实现了军品与民品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记者:但你也没有放弃为军工服务。
他:是的,毕竟我们是& ldquo国家队& rdquo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责无旁贷。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宁夏冶炼厂发展的第二阶段,企业困难时期,我们采取& ldquo一业为主,多元化& rdquo的方式。
我分析过当时国内的情况。钽铌产品国内市场很小,发展空有限。如果你想发展企业,你必须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们国家的老生产线是从日本引进的,我估计比欧美落后20年。以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我们无法与别人竞争。我们做什么呢1987年,我们去美国考察。本来我们是想引进国外生产线的。另一方也充分考虑到国际钽业空的存在,声称不愿意在东方培养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所有产品引入的途径都被堵死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为什么中国钽铌企业不能在钽铌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我们不能打鼾。回来后,我向院长求婚& ldquo以自主技术成果为重点,整合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关键技术设备,实施改造& rdquo战略决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我们决定启动超高比容钽粉、钽丝加工、钽铌湿法冶炼、钽铌精炼四个技改项目,分别列为国家重点技改项目。创新战略成就世界巨人。
记者:请介绍一下项目的进展情况。
他:当时我是四个改造项目的总指挥。从总结研究成果到进行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论证,从申请立项到设计设备和厂房,从实验室研究到中试和大规模生产,我全身心地投入。半年时间吃住在车间,从事高比容钽粉的研究和实验,产品通过美国Sprague公司一次性送样认证。四个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完成,增强了研究院(即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和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下同)的市场竞争力,但这只是第一步。科研不是最终目的。企业只有销售产品,实现利润,才能发展。我曾带着科研人员和业务员去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最终与世界上所有钽电容器生产厂家建立了供货关系。1992年,我和我的同事拜访了世界上最大的钽电容器制造商Kimi公司,向他们推销我们的产品。但当时宁夏的钽业默默无闻,人们怀疑我们的技术能力。美国公司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向我提问,我在讲台上向他们详细介绍了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果对方连连点头,同意和我们合作。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是我们的大客户,其他技术人员和我成了好朋友。1994年,我们去了日本,我们用玻璃瓶装了很多电容器级钽粉样品。日本人比美国人强。我把样品放在桌子上,正准备介绍。人们看都不看就把它们推回去,更不用说评估和测试了。我把工作做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把样品推过来,这样他们才勉强同意让我们留着样品。有时候早上吃完一碗泡面就去拜访客户。一家人走下来,回到东京已经晚上10点了,一天连口水都没喝。用真诚优质的产品很难打开日本市场。目前,日本几家大型钽电容器公司,如日立、NEC、NICHICON、松下等九家厂商都成为我们的客户,创造了中国钽粉、钽丝出口日本市场的历史& ldquo零& rdquo一个突破。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钽公司之一。
记者:也就是从那以后,企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跻身世界钽铌企业前三。
胡先生:美国、日本和韩国市场打开后,工厂和医院的名气越来越大。在过去的几年里,工厂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钽铌领域的三大巨头之一。但实际上,我们国家的钽铌工业还很薄弱,工厂和研究所的研究实力和生产水平与国际知名企业还有差距,也就是我前面说的20年差距。我该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大科研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努力缩小与国外同行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另一方面,要继续开拓市场,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1996年底,我出任宁夏冶炼厂厂长,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院长。我们的团队制定了一个& ldquo创造世界一流的技术、世界一流的管理和世界一流的产品& rdquo出于这个目的,这个& ldquo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加快产能扩张和改造及高档产品开发& rdquo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
记者:您当厂长的那几年,企业发展很快。到2001年,你和你的团队创造了国内钽铌企业的神话,销售额超过18亿元。然而,2002年,工厂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销售额只有8亿元。请分析原因,告诉我们工厂面对这种情况采取了什么对策。
何: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尽管近年来国际有色金属市场持续增长,但钽和铌的价格持续下跌。一方面,钽铌国际需求有限,市场那么大;此外,其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容器方向,因此价格与信息产业和计算机产业密切相关。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价格的居高不下,作为原材料的钽材料正在蓬勃发展。2000年以后,世界信息产业的泡沫化发展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2002年,企业确实遇到了困难,但看到了就不要回避。他们应该把压力变成动力。企业要发展,就要迎难而上,迎头赶上。& ldquo905 & rdquo从戈壁滩的窑洞成为国际知名企业和钽铌行业巨头靠的是什么?是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经过与我们团队的同志协商,我们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员工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努力把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做优,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际化大型企业。
规划了电容器级钽粉、钽丝、纯铍产品主导产品等10个产品链,提出了在最短时间内使新产业和主业各占50%的发展目标。目前两个行业的比例非常接近,估计很快就能实现。2007年能够达到近20亿元销售收入的历史最好水平。重视人才才是硬道理。
记者:你曾经说过,& ldquo905 & rdquo有重视人才的传统。请谈谈企业重视人才的现状。
何:重视人才是& ldquo905 & rdquo传统,从我进企业开始,我就有很深的感受。刚来公司时,我有幸进入多晶硅研究室,很快成为项目负责人。1972年,我成为材料项目负责人,领导钽材料的所有研究工作。这个传统一直坚持到现在。95厂院一体化,科研和生产密不可分,一边做科学实验,一边搞生产转化,让研究成果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转化为生产产品的过程。& ldquo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rdquo同样,科研人员是生产力的源泉。为了形成自己的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实施人才提升战略,打造学习型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员工在学习中找到创造性思维,用创造性思维带动企业整体创新。
目前,东方集团在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联系,每年都派出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同时,我们还与一些国外大学建立了关系,并将我们的技术骨干送到国外深造。我们邀请国内外钽铌领域的专家来讲课,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现在东方集团3000多名员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占比近40%,尤其是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数量,居国内钽铌铍领域首位。敢于挑战世界水平
记者:西北地区的两院院士不多。你是宁夏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况且两院院士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像你这样在企业工作的就更少了。
他:对,不像院士们长期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搞科研,我理论专著不够。但我一直把自己所从事的稀有金属材料的技术创新、开发、工程化、产业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并在实践中努力、执着。
在小金属领域,国外技术封锁,国内没有成功的技术可以借鉴。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是排头兵,它& ldquo国家队& rdquo有了自己的研究基础,就有能力推动我国钽工业在理论、技术、工程和产业化方面的创新进步和发展,产品将全方位进入国际市场。宁夏东方有色在钽材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已经获得了世界前三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的技术和专业的工作实践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钽铌行业仍需创新。
记者:作为钽铌铍领域唯一的院士,您对我国钽铌铍产业的发展有哪些期待?
何:钽铌是典型的小金属,储量小,应用领域不足。世界上钽只有几千吨,铌只有3万吨,所以各国的生产规模也相应较小。而钽铌材料的技术研发,无论是传统的应用领域,还是可能拓展的新领域,都具有相当的科技含量。钽铌材料的精炼、提纯、高比容、合金化、均匀化和复合化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方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动国内钽铌工业的持续创新进步。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机理、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创新研发,巩固和发展我国钽铌工业的国际地位。同时,根据钽铌的优良特性,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扩大钽铌的应用范围,开拓更多新的市场。
铌耐高温、耐液态金属氧化和腐蚀,低温超导性好。因此,高纯铌和铌高温合金是航天、航空、低温超导材料在科学工程中应用的首选材料。铌材料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前景,铌材料是钽铌工作者应致力于深入创新研究的新方向。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钽的技术和质量与世界基本达到同一水平,部分产品的技术含量甚至超过国外同行。总的来说,国内钽铌工业必须不断实践技术创新,迎接钽铌材料工业的新挑战,在技术、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和市场运作方面达到新的水平。
关键词TAG: 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