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矿山设备>机厂资讯>汾渭平原区域需实施区域差异化煤炭消费控制

汾渭平原区域需实施区域差异化煤炭消费控制

汾渭平原区域需实施区域差异化煤炭消费控制

  未来10年是汾渭平原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该区域面临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带来的煤炭消费与碳排放增长的刚性压力。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近期与合作伙伴合作完成的《汾渭平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煤炭总量控制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表明,若按照现有的措施力度,汾渭平原以及山西太原、阳泉、晋城和长治四市(以下简称“汾渭平原区域”)在“十四五”期间或将难以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需要进一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散煤治理的力度,实施区域差异化煤炭消费控制。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十四五”时期,汾渭平原实现煤炭消费量负增长。研究认为,在现有的各城市、各领域规划目标和措施力度下(以下简称“现有规划情景”),到2025年,汾渭平原区域在电力、工业、生活三大领域的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2.31亿吨标煤,较2020年增长231万吨标煤,无法实现负增长。因此,研究以国家要求的汾渭平原煤炭消费控制目标和“双碳”目标为约束,提出了汾渭平原区域“十四五”“十五五”煤炭消费控制强化措施及政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电力领域:煤电“增容控量”。煤电装机到2025年 达峰,峰值为8635万千瓦。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晋中、运城、临汾、太原等发电时数较多的城市或地区的发电量,总体比现有规划情景下的3361小时再减少40小时。进一步加快清洁能源发电发展,风光装机到2025年总容量达到7897万千瓦,比现有规划情景增加1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5%。

  工业领域:钢铁、水泥、煤化工三大耗煤行业实现煤炭消费达峰。提高钢铁行业废钢使用比例,以更大力度推动高炉-转炉长流程向电炉短流程转型。水泥行业严格执行水泥熟料产能减量置换,并加大原料替代、燃料替代的力度。严格控制煤化工行业规模,稳步推进燃料结构调整。

  生活领域:需进一步加强散煤治理力度。汾渭平原区域散煤改善户数在现有规划下的75.7万户基础上增加5%;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供暖,提升农村地区建筑能效,到2025年实现平原地区农村散煤基本清零。

  “十五五”时期:电力领域:煤电“减容减量”。到2030年煤电装机降低至8348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持续加速替代,风光装机达到1328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58%。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到2030 年,新型储能达到 1080 万千瓦,比2025年翻一番。

  工业领域:钢铁行业继续推进全废钢电炉短流程。到2030年,钢企平均炼钢废钢比从2022年的15%提升至46%。水泥行业持续开展钢渣、矿渣等固体废弃物原料替代。继续严格控制现代煤化工。

  生活领域:推动农村分布式能源建设,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作为农村供热的主要热源;充分发挥电价分时机制作用,提高电力采暖的经济性。

  研究表明,煤控强化措施具有明显的减污降碳协同减排效益,其中工业领域煤炭消费控制的协同减排总效益最高。特别是在“十四五”时期,在电力行业煤炭消费仍有一定增长的情况下,工业领域减煤带来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减排量能够抵消电力行业排放的增量,实现整体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减排的正面效应。

  研究认为,应针对汾渭平原区域各城市不同的资源和产业结构特点,实施区域差异化煤炭消费管控,开展不同类型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协同性和目标可达性的研究和评估,并提出需要进一步强化或创新的重点政策与任务措施。同时,加强目标、统计的协调统一,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统一煤质标准和减污降碳监管要求,协同设定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煤炭消费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作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气候与能源项目主管 王佳)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移动战车,快速转场!掘金利器非它莫属

上一篇:《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3年版)》现予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