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钢材需求停滞不前 产能过剩将长期存在

钢材需求停滞不前 产能过剩将长期存在

    如果细数中国钢铁业当前最头痛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无疑是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如今几乎已成中国钢铁业的代名词。
    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9.4亿吨,预计明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亿吨。而粗钢产量今年将超过8.2亿吨,同比增长1.67%。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粗钢产能实际上已经接近12亿吨。
    与中国粗钢产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钢铁的需求量。据统计,今年我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37亿吨,同比下降2.25%。
    显然,在产量递增、需求量递减的严峻形势下,化解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如何化解产能过剩?有人说钢铁需求提升自然就能化解过剩产能,可是在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仅通过提升钢铁需求量来化解产能似乎越来越遥远。
    作为中国钢铁消费大户的房地产行业,其今年的表现似乎也已为钢企敲响了警钟。有数据显示,今年各行业钢材需求量榜单上,建筑业以消费3.9亿吨排名第一。在对明年钢材需求的预测上,在建筑行业这一块的预测也仅仅增加了500万吨左右。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采用下游行业消费法,预测2015年中国钢材需求量为7.23亿吨,比今年的7.124亿吨增加1.47%。而这与国内超过将近12亿吨的钢铁产能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不过,由于“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让国内众多钢企似乎看到了曙光。数据显示,近年我国工程对外承包项目逐年扩大,产值从2003年的138.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371.4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10.4亿美元,分析称2014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和营业额有望实现5%左右增长。在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严重的背景之下,随着“一带一路”大规模投资、产业链长必将拉动多个行业的用钢需求,同时又能很好地刺激钢铁上下游产业链进而利好整个钢铁行业。
    但这个利好,对目前“求需若渴”的中国钢企来说,可能只是“望梅止渴”。有业内分析人士就向记者直言,“一带一路”基础建设中所包含的铁路建设等对国内钢企来说确实很具有吸引力,不过首先在国内钢铁产能如此大的基数上,这些需求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国内钢铁行业呈现的是“僧多粥少”的局面。
    分析师张琳向记者表示,“目前都还处于计划阶段,基础建设的具体项目,这些项目什么时候才能正式动工,能拉动多少钢铁需求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尤其是铁路,从开始规划到正式动工可能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而在这期间,很多钢企可能已经退出钢铁行业。”
    另外,记者得到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各行业需求钢铁的排行榜上,铁路对钢材的需求量仅为520万吨,是房地产行业钢材需求的1.33%,而明年预测的铁路用钢材数量也是520万吨,与今年持平。
    李新创向记者表示,未来钢铁可能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低增长的常态,“即生产消费量波动发展,很难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国家经济增速已经放缓,钢铁行业当年井喷式的发展盛世早已一去不复返。”
    既然内部消化不是良策,那么钢材出口自然成为众多钢企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据了解,今年前11个月,我国钢材出口量累计达到8374.34万吨,其中9月份和10月份钢材出口量均超过850万吨,在12月份未计入统计的前提下,国内钢材出口已经历史性地突破8000万吨,累计金额达到642.45亿美元。而这样的出口成绩也让中国成为钢材出口第一大国。
    事实上,中国钢材的出口量近几年基本处于递增状态,自2000年以来,我国钢铁出口量占世界钢铁出口总量的比重从4.8%上升到2004年和2005年的7%以上,2013年上升到了15%以上。
    即使钢材出口达到了世界之最,这8000多万吨钢材在国内产能基数“巨人”面前仍显得渺小。据冶金工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2014年国内粗钢产量8.2亿吨,可见前11个月的钢材出口量竟然还不及今年粗钢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这样剧烈的落差体现出国内钢铁行业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上形势依然严峻。可以预测,今后国内钢材出口的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以此来缓解过剩产能的压力。
    不过加大力度出口钢材并不是长久之计,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向记者表示,钢材出口过多势必会点燃国外钢铁反倾销情绪。不仅如此,钢材出口过多也体现出中国钢铁体系不健全的一面,“首先出口的大多是中低端钢材,即使出口,也并没有太大的盈利空间,相当于中国钢企牺牲自己的环境和资金生产钢铁赔本卖出去,这与国外钢铁行业发展的路径基本是背道而驰,未来中国在出口上首先要做到产品升级,其次就是如果国内钢铁市场体系健全,出口钢材的数量应该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日本11月煤炭进口量同环比齐跌

上一篇:彭博社:中国钢铁业走出去并非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