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煤炭去产能:千亿元奖补资金显然不够

煤炭去产能:千亿元奖补资金显然不够

        工人日报消息,为使煤炭行业早日摆脱困境,国务院做出了化解过剩产能的重大决策。随着相关去产能配套文件相继公布,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正式迈入“快车道”,这牵涉企业的核心利益与长远发展,也关乎千万职工及其家庭的生计和命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煤炭系统是130万人,钢铁系统是50万人,共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
  
  煤炭去产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员工的分流与安置问题:人往哪里去?部分员工可能会选择退休或者内退,但大部分人仍然需要再就业。然而,由于煤矿职工年龄结构老化、技能较为单一、伤残职业病多,再就业困难是最大的现实。
  
  转岗分流成为富余职工安置工作的重点,转岗的方向大致有两个,一个是在企业内部安置,另外一种是外部企业、省外企业寻求新岗位。但由于提供的岗位有限,部分职工只能选择待岗、内部退养等方式进行安置。
  
  为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资金的规模是两年1000亿元。
  
  但业内人士认为,1000亿元奖补资金平摊到180万职工身上,每人5万多元,这显然不够,需要从其他渠道开源。因此,为推进去产能,除了中央财政资金之外,还需要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发挥合力。
  
  另外,煤矿多数地处偏远山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小社会”,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矿井关闭后,矿区的“三供一业”、医院、托儿所等机构仍要正常运转,这些机构的日常运行费用无资金来源,应将矿区的这些社会职能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
  
  去产能后的煤矿资产及债务处置也是一个大问题和大难题。一些被关闭的矿井连年亏损,债务负担严重。如果处理不好,债权人将会阻碍煤矿关闭退出。
  
  虽然去产能路途艰辛,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去产能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也是煤企的根本出路,引导资源衰竭、产能落后、扭亏无望的厂矿有序退出,留下更有竞争力的煤矿,才能从源头上消除治亏脱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甘其毛都口岸日出境煤炭运输车突破700辆

上一篇:鄂尔多斯动力煤价格指数(OSPI)报告(2016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