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港运资讯>共推港口合作 做强海洋经济

共推港口合作 做强海洋经济

        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率先实现信息互联互通;4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已经开通;海洋气象监测预警基地基本建成;水上训练基地已经开工建设……

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捷报频传。

时间回溯到2013年9月,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以加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

“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致力于落实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关于‘构筑海上互联互通网络’和‘开拓海上务实合作’的共识,重点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之间的相互通航、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姊妹城市、海洋交流、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推动各港口城市之间形成航运物流圈、港口合作圈、园区合作圈、旅游合作圈、无障碍合作圈和友好城市合作圈。”自治区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李延强介绍。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获得了各方积极响应和合力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港口、城市、港口运营商及国际船务公司纷纷参与建设,开通了中国至东盟多个国家港口间的班轮航线,中国还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合作投资港口,合作建立港航企业。

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中,广西将其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大项目来全力推进:先后组织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外交部和财政部;提出了请求国家支持的项目,并通过了外交部和财政部组织的评审,争取到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专项支持;研究制定合作网络的愿景与行动、合作网络合作办法等。

如今,首期7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已经直接服务中国和东盟的港航运输。其中,广西北部湾港已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港口开展了航线或港口建设与运营的合作;港口合作网络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合作网络已经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先行收获成果、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机制、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重要平台。

5月26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工作会议将在广西南宁召开,以“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海上桥梁”为主题,讨论推进港口城市全方位合作。

据悉,未来5年内,港口合作网络将重点建设中国-东盟国家主要港口班轮航线、信息互联共享工程、航运服务项目和港口合作机制等,并拓展至贸易便利化、旅游和人文领域的合作。


织“网”成“圈”谋升级


第九届泛北论坛专题很集中,只有两个,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是其一。会议将重点讨论合作网络愿景与行动、合作办法等重要文件,共同商讨今后行动计划。“纸上谈兵”之外还有行动,就是成立合作网络中方秘书处,启动前期项目。

中国与东盟共同编织这张网已有两年多。经过各国不断探讨,早就形成了总体规划构想,即以中国广西的钦州为基地,构建与东盟国家47个港口城市的互联互通网络,在班轮航线、港口建设、临港产业、港口物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这个项目还列入了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成果清单,得到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支持,并且许多配套项目已启动实施。

织“网”为什么?为了形成“圈”。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说得很形象:开通班轮航线,形成航运物流圈;参与港口建设,形成港口合作圈;发展临港产业,形成园区合作圈;促进旅游往来,形成景区合作圈;推进便利化措施,形成无障碍合作圈;建立网络合作机制,形成友好城市合作圈。

中国-东盟的合作,要从“黄金”变成“钻石”,自贸区建设就得升级,泛北合作就得融入“一带一路”。把各国重要的港口织成一个圈,将极大地便利圈内各方的互联互通,各种要素得以高效流动,以“海”为核心的合作文章就无比活泼生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武汉2020年港口通过能力达5000万吨

上一篇:一个老煤企的停产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