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煤化工>煤化资讯>神华研究院:低效煤矿拖累中国竞争力

神华研究院:低效煤矿拖累中国竞争力

     煤炭生产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但在去产能的背景下,有必要把两者联系起来,再谈这个话题。
     我国煤炭生产效率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
     1. 我国煤炭生产效率是主要采煤国家中最低的,且国内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煤矿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别很大。
     目前我国平均煤炭生产效率不到1000吨/人年,是美国、澳大利亚的十分之一。
     从国内看,一般大煤矿生产效率高于小煤矿。以千万吨矿井为主体的神东集团为5500吨/人年,效率最高;以大型煤矿为主的国有煤炭企业平均效率约2000吨/人年;小煤矿一般为300-500吨/年。
     地区之间差别也较大,西部普遍优于东部。西部资源条件好的内蒙古煤矿生产效率为4000吨/人年,东部煤矿一般为1000吨/人年左右。
     从开拓方式看,露天煤矿一般高于井工煤矿。
     2. 煤炭生产成本很大程度上由煤炭生产效率决定。
     按一个煤炭生产人员平均月收入5000元,加上各类费用后,人工月成本为7500元,每个工每天劳动力成本为326元,按照日生产效率为4吨/工左右算,吨煤成本中劳动力成本约为82元,占原煤成本的30-40%左右。因此,减人提效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我国煤炭生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采条件差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装备水平不比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南非差,强于印度、印尼、俄罗斯,生产效率差距如此之大的主因是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差,也有办矿模式和管理水平等原因。
     1. 美澳等国煤炭资源丰富,有足够的优势资源可供开采。
     一是开采条件优越。美国煤矿煤层赋存稳定,多为倾角在6°以下的水平和近水平煤层,目前井工开采煤层的平均埋深为122~183米,露天开采一般在30~40米,个别有达70米的。澳大利亚露天矿开采深度一般为60-80米,井工矿开采深度平均为250米,倾角一般不超过10度,中厚煤层居多,瓦斯含量不高。
     二是以露天开采为主。美国共有生产煤矿1061座,其中露天矿637座,产量占65.2%;澳大利亚有100个生产煤矿,其中露天煤矿65个,产量占78%。
     三是矿井集约化程度高。美澳矿井布置简单,多数为一矿一面。
     四是煤矿机械化程度高。美澳煤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煤矿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用人少,生产效率高。美国尽管小露天煤矿很多,但均为机械化开采。澳大利亚煤矿规模普遍大,煤矿平均产量500万吨以上。
     2. 其他产煤大国的煤炭资源开采条件也优于我国。
     其他产煤大国以露天开采为主,如印度比例为81%,印尼几乎为100%,俄罗斯为68%。露天开采的特点是煤层埋藏浅,有利于采用大型机械作业,用人相对井工矿少,生产效率高。由于开采条件差,亏损严重,德国井工煤矿逐步关闭,保留下来的主要是大型褐煤露天矿。
     3. 我国目前大部分煤矿开采条件与主要产煤国相比差距大。
     一是开采零星资源、薄煤层、不稳定煤层的煤矿数量多。我国近1万处煤矿中,有5000多处煤矿仍采用炮采等非机械化开采方式,主要是小煤矿,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受资源条件限制,这些煤矿多数不适合采用机械化开采,即使采用机械化,经济上也不划算。这类煤矿生产效率最低,一般在1吨/工左右。
     二是煤层构造复杂、灾害严重矿井多。灾害主要体现为构造复杂、瓦斯大、瓦斯突出、水害等。这类煤矿集中在西南、华东、华北、东北。这些地区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的煤炭企业生产效率一般在4-10吨/工。
     三是西部资源开采条件相对较好。内蒙古、陕西大部分煤矿,山西、新疆、宁夏、甘肃部分煤矿,其他地区少数煤矿开采条件较好,与上述国家煤矿资源开采条件相当。这类煤矿企业生产效率在10-20吨/工。
     4. 美澳企业煤矿办矿模式与我国不同,企业管理也不同。
     美澳煤矿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生产组织简单、管理层级少,煤矿生产一线和管理人员少;煤矿工业广场设施简单,地面辅助生产尽量采用外部专业化服务,一般没有生活广场,矿工居住在附近城镇,生产辅助人员和生活服务人员少,煤炭生产效率高。
     我国煤矿不同程度存在企业办社会功能;企业管理层级偏多,管理人员多;专业化服务程度普遍不高,辅助和服务人员多,是生产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煤炭市场发生重大转折,相当一部分低效率煤矿难以长期生存
    1. 进口煤竞争力强,将长期对我国市场形成压力。
    从全球看,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煤炭需求总量增长缓慢,主要产煤国家煤炭产能普遍过剩。
    澳大利亚、印尼是我国煤炭主要进口国,占到进口量的70%左右,煤质好、成本低、竞争力强,煤炭供应潜力大。
    澳大利亚生产煤矿的年产能超过6亿吨,此外,由于前些年煤价高,项目储备多,有近90个前期项目(包括在建的、可研阶段、勘探阶段的项目),产能合计在四五亿吨左右,主要为中国、东南亚国家准备的。
    印尼煤炭虽然发热量低,但灰分、硫分低、价格低,作为电煤受欢迎,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比澳大利亚煤炭差。印尼处于前期的煤矿项目也有几十个。
    蒙古、俄罗斯也有能力增加煤炭生产,有一定竞争优势扩大出口。
     上述这些国家的煤炭出口竞争力较强,采取跟价压价销售策略(跟着国内煤价,且比国内煤价低一点),将长期对中国市场形成压力。
    2.国内高效率的煤矿及进口煤将对低效率的煤矿形成挤压。
    从国内看,煤炭需求已进入峰值平台,产能严重过剩,压减过剩产能需要很长时间,加上进口煤压力,煤价长期处于低位的可能性大。
     铁路运输通道瓶颈基本消除,加上西电东送规模加大以及东部煤炭需求逐步下降,煤炭铁路运输竞争越来越激烈,长期来看煤炭物流费用呈下降趋势。
     晋陕蒙宁甘煤炭开发规模已达35亿吨/年(包括在建新矿和技改扩能煤矿),从资源条件看,这一规模稳定几十年问题不大,生态环境可以承受。
     大部分小煤矿由于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和安全生产条件差,生存艰难;东部、中部(山西除外)煤矿开采与土地资源、地面村庄搬迁的矛盾越来越大。大部分煤矿开采历史长,进入深部开采,灾害越来越严重,效率降低,开采成本越来越高。
      因此,晋陕蒙宁甘和进口煤炭将进一步对东部、中部和西南煤矿形成竞争压力。
      建议充分发挥先进产能作用,制定长远产能退出规划
      以下几点想法是工作体会,不一定成熟,供讨论。
     1. 可考虑重新定位大型煤矿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先进产能的作用。
      目前大型煤炭基地的划分是在2003年提出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考虑重新定位其功能和作用。未来二三十年,应强化晋陕蒙宁甘大型煤炭基地的作用,发挥资源优势,稳定生产规模,提高产能利用率,适度增加煤炭产量;收缩东部、中部和西南川渝生产规模,逐步减少产量,加大煤矿退出力度。进一步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在技术装备方面,发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管理方面,减少管理层级和地面人员、加强专业化服务,降本提效,释放高效率先进产能的潜力。
      2. 研究东部中部平原地区煤炭开发必要性,为指导煤矿产能安排提供参考。
      东部中部很多煤矿处于平原地区,矿区地面以农田为主,土地稀缺,村庄和人口密度大,煤炭开采与土地塌陷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也影响煤矿生产效率。在新形势下,评估煤炭开采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煤矿提前退出对煤炭供应的影响和带来的各种问题等,为产能安排提供参考。
     3. 宜制定产能退出的长远规划,让市场各方面有比较明确的预期。
      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差、环境影响大的低效率、高成本产能退出,既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也是政策要求淘汰的对象,煤矿所有者要有清晰认识,早做打算。去产能是一项长期任务,目前产能退出的政策考虑未来3-5年,时间偏短,落后产能退出的时间表还不够明确。有关部门可借鉴鲁尔矿区煤矿关闭做法,宜制定至少十年期的煤矿退出长远规划,提出法律、政策和财政安排,分步实施煤矿退出。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环渤海动力煤价将回归正常水平

上一篇:秦港库存年内首破600 囤煤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