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山东产权交易所连续发布7个与济钢有关的意向挂牌公告。这7家济钢集团的权属企业,将吸引近3亿元社会资本,并分别设立股份制公司。
此次挂牌的7家公司,均将面向社会资本增资,其中3家企业给予社会资本的持股上限为60%,4家公司还将允许职工入股。
每日经济新闻援引一位熟悉济钢的业内人士称,伴随着将济钢产能向沿海转移,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权属企业混改,以此发展辅业,将有利于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促进转型。
在山东省内钢铁产能调整的关键时刻,身为山东老牌国企的济钢集团,欲为旗下权属公司引入“战投”。
挂牌信息显示,7家企业分布在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但招商方案中,这些企业将探索文化旅游项目。在分析人士看来,伴随着济钢产能向日照方面转移,这7家位于济南的企业,都面临着转型,探索文化旅游项目,也是自我变革的一种尝试。
相比于在经营范围上的转型,上述7家企业在引进投资后,在持股以及控股权的转变,则更为大胆。7家公司均将面向社会资本增资,其中4家公司还将允许职工入股。
与此同时,在持股比例上,3家公司拟引进资金占注册资金额的10%-60%,具体出资比例另行商谈。也就是说,改革给予社会资本的持股上限为60%。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混改标的中不乏部分优质资产。弭澎琦表示,伴随着济钢部分钢铁产线搬迁转场,职工要分流转岗,这事实上也是一次重大转机,引入社会资本以便公司更好地轻装上阵。
山东省政府在2016年11月19日出台的《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明确,“坚定不移的调整济钢、做强莱钢、突破日照”。
事实上,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随着国家钢铁产业重心从内陆开始向沿海倾斜。济钢的产能也在逐年大幅缩减,从2007年1200多万吨降至2015年600万吨。
今年2月,山东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山东省正在积极推进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确定2017年底前,济钢在济南的钢铁生产线全部停产。
与此同时,山钢集团重点打造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也在快马加鞭。来自山钢集团的数据显示,自正式开工建设至今年4月底,日照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亿元。
分析师表示,山东钢铁的产能主要在内陆,仅铁矿石运输成本一项,可能每吨就多出70元左右。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山东省钢铁产能以内陆布局为主,而沿海布局滞后,省内90%铁矿石依赖进口,致使钢铁企业的运输费用每年增加65亿元左右。
在多位山东业内人士看来,日照项目建成后,单从运费上,就能为山东钢铁节大量资金成本,在行业“寒冬”中,这将对山东钢铁盈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