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规划》最后,山西省提出五大政策建议,包括
建议国家提出“减量重组”基本原则,支持山西试点,在国家原则框架内进行探索;
建议国家同意山西在整体完成国家下达去产能任务的前提下,允许对资源整合改造煤矿承担去产能任务进行内部调整;
恳请国家在先进产能认定方面给予山西省大力支持;适度限制煤炭进口,支持山西建立国家煤炭储备基地;
建议国家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淘汰标准和目标,将30万吨以下煤矿视为落后产能,在2018年底前将全国范围内产能30万吨以下煤矿依法关闭退出。
发展目标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省煤矿900座以内,总能力13.2亿吨/年;其中,生产煤矿能力12亿吨/年,煤炭产量约10亿吨。
到202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5万亿元,其中,煤炭产业3000亿元,非煤产业1.2万亿元。
分项目标
集约高效:“十三五”期间,全省扣除国家认定的先进产能后,产能退出率不低于12%。到2020年,通过进一步减量重组、大幅降低煤矿数量,平均单井规模力争达到180万吨/年;
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95%;进一步引导煤矿减人提效,全员劳动工效力争达到1600吨/人.年。
安全保障:“十三五”期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杜绝重大以上事故,遏制较大事故,95%以上的煤矿实现生产安全长周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延伸循环:全行业煤电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煤制天然气40亿立方米、煤基合成油品600万吨、煤制烯烃240万吨。
低碳清洁: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达到80%,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率100%,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33亿立方米、利用量85亿立方米。
生态环保:到2020年,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处置率达到10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0%,力争实现30%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对重点矿区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新建和生产煤矿全面治理,毁损土地全面复垦,历史遗留煤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35%。
开发布局
根据国家规划的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和18个矿区的总体规划,按照区域煤质和煤层赋存特点,进一步推进三大煤炭基地提质,大力发展大型、特大型煤矿,加快建设现代化矿井,通过不断提升煤炭产业集约高效化水平,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保障国家清洁煤和综合能源基地生产原料的供给。
1
晋北基地
重点培育同煤集团和中煤平朔两个亿吨级煤炭企业。依托动力煤优势,加快煤电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级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建设。面向煤基清洁能源和煤基高端石化产业两大发展方向,打造高端煤化工产业集群,加快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
截至2015年底,晋北基地产能4.65亿吨/年,2015年原煤产量3.8亿吨。到“十三五”末,基地产能4.1亿吨/年,预计原煤产量3.5亿吨。
2
晋中基地
重点培育焦煤集团亿吨级煤炭企业。利用洗中煤、煤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重点推进低热值煤电厂建设,加快国家级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煤焦化产业,形成煤焦气化产业链。加快推进西山、离柳两大矿区瓦斯抽采利用矿区建设。
截至2015年底,晋中基地产能5亿吨/年,2015年原煤产量2.72亿吨。到“十三五”末,基地产能4.66亿吨/年,预计原煤产量3.1亿吨。
3
晋东基地
重点培育阳煤集团、潞安集团和晋煤集团三大煤炭企业向亿吨级企业迈进。重点推进阳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煤电一体化。重点发展煤基合成油、甲醇制汽油、煤制烯烃、煤制化肥生产等产业。重点推进晋城、阳泉、潞安三大矿区瓦斯抽采利用矿区建设。
截至2015年底,晋东基地产能4.84亿吨/年,2015年原煤产量3.18亿吨。到“十三五”末,基地产能4.32亿吨/年,预计原煤产量3.3亿吨。
产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