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堆满地、车水马龙……这种“汗水驱动”的原始装车场景在煤矿行业曾持续了很多年。而今蒋庄煤矿储煤厂,除了来来往往的货车稍作停留外,原本随处可见的煤堆以及铲车已不见踪影。而与此“冷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该矿火爆的商品煤销售市场。
现场员工越来越少,精煤发运量却越来越大,那原本需要一群人做的工作现在由谁来做?
“秉承‘越简单越高效’原则,让自动化装备来代替人工劳动,让智慧驱动代替汗水驱动,真正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矿山发展。”该矿矿长齐卫东说。
按照这一思路,他们在2014年新建精煤仓时就自主研发并设计安装了1#、2#地销精煤汽车装车系统。该系统可直接将精煤从精煤仓落到货车中,省去了精煤落地再装车环节。
“‘落地再装车’这一环节耗费人力物力,每天至少需要配备五六名工作人员。且使用铲车装车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燃油费用也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矿地销精煤销量不断增加,这种传统装车模式已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该矿运销科副科长李圣尧说。
地销精煤汽车装车系统投用后,笔者在发运现场看到,操作人员按下几个按钮,装车、平车、整车三个装车过程便一气呵成。无需铲车协助,更无需人员干预,整个过程百秒以内就漂亮完成。
“过去由一群人干的活,现在一名操作人员就可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每年可节约各类费用257万元,最关键的是大大提高了发运效率。”该矿选煤厂厂长褚衍静说。
褚衍静介绍,该系统投用后,精煤产品不再受落地污染制约,实现了“产煤不见煤”。产、洗、储、销全封闭式煤质管控,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在此基础上,该矿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为进一步提高回煤装车系统的灵活性,于今年三季度开始自主设计研发了3#回煤地销精煤装车站,实现了储煤场到地销煤场回煤地销发运的全封闭管理,提升了储煤场精煤发运能力,解决了地销小客户单指标发运的煤质难题。
国庆节后复工第一天,该矿历时2个月研制的3#回煤地销精煤装车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并在上岗当天就立下“赫赫战功”。由于它的加盟,进一步提升了装车发运能力,复工后,该矿发挥水运、汽运、车运三路联动优势,连续3天日发运量近万吨,并创下该矿今年日发运量历史新高。
“我们现在的煤炭销售70%都是地销。3#回煤地销精煤装车系统投用,使商品煤销售如虎添翼,原来两套装车系统每天发运最高达5000吨,现在3个装车点每天可发运精煤8000余吨,拓宽了多元化销售模式,收获了产销深度协同的最大红利。”该矿运销科负责人李启坤说,该系统打造了快速、高效、环保百秒装车“作业线”,荣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作为中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七项先进实用技术之一在全国推广。
(通讯员 尹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