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000米,不放弃、不退缩,相信付出就有回报!”
“还有500米,咬牙坚持,就能战胜自己!”
“还有100米,希望就在前方!”
……
“还有10米,为自己鼓掌,为团队鼓掌,让我们张开臂膀拥抱胜利!”
这是枣矿物产公司团建活动跑步实训的一幕,业务讲堂、拓展训练、跑步实训、篝火晚会等内容,让两天的团建活动丰富而充实。
“始终做一名‘奔跑者’,坚持、团结、不畏、向前,把奔跑精神融于血脉、铸于品格、践于行动,是枣矿物产公司鏖战商海的最强支撑和动力。”枣矿集团副总经理、枣矿物产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夏竞说。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在世界物贸金融的前沿——上海,更是时刻地诠释着这一真谛。这里,不仅有江水的激流拍岸、漩涡狰狞,更有大海的狂风骤雨、大浪淘沙,要想鏖战商海、中流击水,不仅要船坚炮利,更要求每一名操桨人团结协作,充满智慧和勇气。
枣矿物产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不懈地打造这样一支队伍,一支迎风而上、踏浪而行的始终奔跑着的队伍。
传承红色基因
上海即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世界级大都市,同时也拥有鲜明的红色基因,党的一大在这里召开。枣矿物产公司从百年煤城走来,血液里流淌着铁道游击队、百年中兴的革命精神,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枣矿物产人”,又让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红色基因融汇于此。
“红色资源是枣矿物产的宝贵财富,如何把这些红色资源转化成凝聚队伍的强磁场、发展企业的强引擎,是物产党委的一项重要课题。”枣矿物产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洪军说。
他们因势利导,以“注入红色基因催生发展动力,搭建红色驿站诠释党建特色,拓展红色空间建设实力企业”为统领,积极打造“红色基因+”党建品牌,着力锤炼党员队伍,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推动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高度融合、同频共振。
在该公司党员活动室有一个“红色图书角”,书柜里摆满了各类革命教育、党建知识等红色书籍,来自不同地方的员工,总能在这里看到自己家乡的革命故事。在这里组织党员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由党员讲述家乡的革命故事,总是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党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红色故事成为鲜活教材,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他们借助地域优势,组织党员瞻仰上海和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与部队联合开展联谊活动,到军工企业观摩,开展“记红色历史、颂红色精髓、践红色传统”主题活动,激励党员走好理想与信念的新长征路。
红色教育提升精气神,“红色基因”增强发展力。他们结合企业性质、业务特点,大力实施“红色基因+思维创新”、“红色基因+方法创新”、“红色基因+内容创新”、“红色基因+管理创新”等工作,引导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各类红色精神,在管理、创新、业务、模式、理念等领域中攻坚克难、矢志创新、锐意进取。
面对业务繁杂、区域分散、人员分散的特点,该公司党委创新构建了“3+3+3”党建工作机制,实施组织、队伍、思想三融入,推行明制度、强宣传、抓培训三举措,开展活力党建“红色行动+关爱行动+团建行动”三项行动,让党的建设覆盖所有机构、所有党员。
“我们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杜绝出现党建空白点。实施行政和党务干部交叉任职,避免党建工作出现弱化、淡化现象,同时也能有力确保党组织深入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中来。”王洪军介绍说,他们还对各分公司、业务网点的党建工作,从制度、学习、宣传、基础工作、阵地建设等进行统一要求,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都设定了明确的框框和标准。
当前,红色基因正成为“枣矿物产人”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入血液的骨气、刻进生命的坚强,耀眼夺目的业绩,也成为他们践行红色精神的最好注释。
打造虎贲之师
在枣矿物产公司,大多数干部员工都是“飞人”,不是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平时,他们都养成了一个特有的习惯,在住处和办公室都要备一个行李箱,不分早晚,不分节假或休息,接到指令提包就走。
由于业务即时性强,为了把握住最佳交易时机,所有人员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办公室匆匆解决,抱着饭碗紧盯市场行情走势成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常态,团队的业务经营分析会也常常安排在深夜召开。
工作很辛苦,但这支150余人团队中的每个人却是乐在其中,因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在这里,才干得到了最大化发挥,价值实现了最大化彰显。
“我们通过创新岗位竞争机制、业务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敢拼、敢闯、敢干的狼性团队、虎贲之师。”王洪军介绍说,他们对事业部门实行竞聘制,完全打破干部岗位论资排辈、行政职级和“铁交椅”观念。
为最大化激发业务人员的内生动力,他们对业务团队实行完全市场化考核,分类建立以风控、利润、营收为导向的多维度考核激励机制,收入高低全凭绩效,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以业绩论英雄、以贡献定奖惩。
枣矿从事物贸产业可以说是“半路出家”,时间短、积累少、经验乏,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而物贸产业又处于市场前沿,知识更新快,政策变化快,市场行情更像“娃娃脸”,说变就变很难把握。打铁还需自身硬,快速培养一支自己的人才队伍成了当务之急。
为此,枣矿物产公司坚持“公开引进和内部培养”两条腿走路。在内部,出台了招聘录用管理办法、员工培训管理办法、机构设置和编制定员方案等系列文件制度,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依托战略合作的国内标杆性企业,建立实习培养基地,组织员工定期挂职锻炼。在外部,利用上海这个大平台,围绕建立“产业链”“金融链”“产业链金融+”的布局,积极引进行业优秀团队充实队伍,在利用成熟经验和渠道的同时,也对内部员工形成冲击和竞争,一条“鲶鱼”激起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还定期组织开展‘闭关复盘’式学习和团建,采取全封闭的模式,组织业务人员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集中回顾和总结,全员谈得失、讲体会、论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王洪军介绍说,目前,枣矿物产公司已经构建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物贸金融人才队伍,成为他们搏击商海的最大支撑。
市场总监徐洋是他们面向市场引进的高端人才。先后在海尔金控海易通、怡亚通等行业知名企业担任高管的他,因在发展方向、管理理念等与枣矿物产形成高度共识,顶着风险加入到这个刚成立不久、谁都不看好的新团队。在这里,他如鱼得水,全身心投入到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委托加工、产业链整合等新业务模式、经营模式的实践中,不仅带出了一支支成熟的业务团队,创造了让行业瞩目的业绩,更成为让业界刮目的青年才俊。
财务部长尤振新则是枣矿物产自己培养出的人才代表。原本在集团内部某矿担任经营管理部部长的他,放弃职业生涯20余年的积累和骄傲,来到物产公司从普通会计干起,面对新的业务、新的知识,从头学起不气馁,逼迫自己从物贸“白丁”成长为业务骨干,普通会计、财务主管、账务部长,不到一年的时间,实现了让人信服的“三级跳”。
还有北京鲁财公司经理周君政,200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物流中心工作,先后从事仓库管理、国际贸易、办公室等工作,调到枣矿物产公司后,利用一切时间学习新知识,抓住一切机会磨砺自己,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2017年担任北京鲁财公司经理后,面对人员少、团队年轻、经验匮乏等困难,一手带队伍,一手攻业务,2017、2018连续两年均实现利润近2000万元,成为物产团队最耀眼的业务明星。
徐洋、尤振新、周君政的成长只是枣矿物产这个富有创造性、战斗力团队的一个缩影,有太多的像他们一样的“枣矿物产人”,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实现企业发展,在夜以继日地拼搏奉献,他们不满足、不畏惧,硬是在如白刃战的商海中拼出了一条胜利路,在危机四伏的竞争中趟出了一条成功路。
构建和谐家园
企业如家,在枣矿物产公司真是如此。
走进该公司异常紧凑的办公区域,人挨着人,办公桌挤着办公桌,除了走廊,好像真没有什么空闲的区域。细细转上一圈,你不难发现,在这紧张的区域,却单独辟出几间办公室没有人办公。在这里,布满了鲜花、盆景,放置了冰箱、微波炉、电视机、咖啡机、沙发、吧台,甚至还有些饮料、水果、零食。时不时,会有人走进这里,或喝杯咖啡饮料,或吃点水果零食,或闭目养神休息一下,或交谈聊天放松一下。霎那间,像是走进了谁家的客厅。
这几处特殊的、像家一样的区域,是枣矿物产公司的员工休息室。工作之余,干部员工都喜欢走进这里放松一下,跨进一步是安逸,跨出一步是战场,心情的瞬间转换,让脑中时刻绷紧的弦松弛一下,换来更高的工作效率。
物贸产业是人才流动性较强的领域,流出一个骨干,可能会带走一个团队、拖垮一项业务。枣矿物产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留人首先留心,致力为员工创造一个温馨舒心、充满正能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他们细致入微,做员工的“亲人”。建立员工生日台账,每逢生日必会送上生日祝福和礼物。开展“心系职工、温暖进家”送温暖活动,对赴外员工家庭进行定期走访。建立困难职工帮助机制,员工家庭困难或重大变故,企业爱心必然到家。实施职工子女奖学金制度,一份爱心奖励,助力学子完成学业。常态化开展职工书法作品展评、篮球比赛、“爱悦跑、健康行”、拓展团建等活动,活跃了员工文化生活……
他们还时刻关注员工对个人成长的需求,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讲授“物流仓储专业业务”“华为管理实践”“个人理财之感悟”“限制理论下的财务决策”“合同风险管控”等课程。今年以来,又创新开设了“午间视听课”自主自发培训模式,所有人员都可以登上讲台,讲述个人业务心得、学习感悟、创意构想,在这个光亮的舞台,展现个人价值。
这一项项关爱行动,看似微小,但在枣矿物产公司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化成涓涓暖流,不断滋润着员工心田,“企业即是家,同事像亲人”的共识悄然在所有干部员工的心中扎下了根,也正是这种共识,把所有“枣矿物产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瞄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目标,携手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