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矿企资讯>放下智能手机 爱上智能煤机——七五煤矿着力培育“智能装备达人”小记

放下智能手机 爱上智能煤机——七五煤矿着力培育“智能装备达人”小记

当前青年人最喜欢什么?看微信、刷抖音、玩网游,似乎连吃饭睡觉都离不开手机。而七五煤矿的青年职工却显得与众不同,工作之余,他们最喜欢往矿上的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室里“挤”,放下手机,沉迷于各类智能矿山装备的学习。一股由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室带动起来的“智能学习潮”,在七五煤矿正愈来愈浓烈。

随着“一提双优”建设的深入推进,矿井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大量代表煤炭工业最先进水平的科技装备投入使用,成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然而,如何建立一支与装备相匹配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最大化发挥这些科技装备功效,成为摆在各个矿井面前的一道难题。

七五煤矿在工作中,紧紧围绕枣矿集团提出的“着力培养智能装备工程师”的要求,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建设了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室,吸引了一大批80后、90后青年职工放下手机、走进培养室,学习新技能、新知识。

让青年人挑起生产大梁

走进七五煤矿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室,笔者看到,智能化工作面远程操控装备、电液控操作显示屏、设备操控旋钮电话、信号照明综合保护、真空电磁启动器等门类齐全的培训设备,整齐有序地摆放其中,一大群身穿蓝色工作服的青年职工正围绕在技术人员身旁,聚精会神地学习智能化有关知识和技术,还有部分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上机进行实践操作。

“像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我们工区已经成为常态。除我们有目标、有目的的定期集中组织来学习实践外,很多青年职工在工作之余,都会主动跑来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该矿综采工区技术区王帅说。

据介绍,近年来,七五煤矿综采工区配备了大量智能化设备,实现了远程操作、一键启停,不仅工区总人数减少至41人,而且区队职工构成也由以前60后、70后为主,变成了现在由80后、90后挑大梁。

谈及人员结构变化的原因,综采工区区长董运启说,在接管矿井时,同步接管了大批青年职工,他们大多具有学历高、接受新事物快、精通电脑网络知识、创新能力较强等显著特点,不仅优化了职工队伍年龄结构,更成为矿井智能化生产的中坚力量。

老师傅主动追赶时代

佟化洲是综采工区的一名90后大学生,学历高、知识面也广,但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少。在工作中,他得时时跟着70后的技术大拿师傅陈建峰学习安全知识、维修知识、生产知识,以快速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井上,情况却反过来了……

陈建峰有时上井之后连饭都来不及吃,就跟着到佟化洲到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室,跟着这个“小师傅”学习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知识,一本厚厚的记录本,密密麻麻写满了知识要点和学习感悟。

“工作要强了二十多年,智能化一推广,以前的老经验都落后了,自己也一下子就落伍了。年轻人脑子活、学习快、知识也先进,跟他们学习不丢人!”面对这种“跟着徒弟”取经的状况,陈建峰豁达地说。

师傅变徒弟、徒弟成师傅,像陈建峰、佟化洲这样的身份转换,在七五煤矿还有很多,仅仅在综采工区就有10多对。

在智能设备广泛推广应用的七五煤矿,设备升级激起了职工内部的良性竞争,互为老师、互为对手的情况比比皆是,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喜人局面。

硬制度磨砺真才实学

智能设备的大量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精密的系统,也对职工队伍素质提出了更加严格、更高标准的要求。

七五煤矿建立了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考核机制,每月对智能装备工程师考核一次,考核内容包括地面远程操控、井下集控中心操作、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实际操作。被培养人经过三个月培养学习后,由矿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及导师团队,对被培养人进行系统的能力考评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作业。同时,考核成绩还与工资挂钩。

这种考核机制对于刚学会电脑操作的老师傅们,就像是一山接着一山爬,陈建峰说:“才学会了一个工作面的指示信息,明天突然就考另一个,我恨不得天天背着电脑,家里的孩子都成了我的‘电脑老师’。”

笔者了解到,针对年龄偏大的老职工,七五煤矿与设备厂家联合,有针对性地拿出培训方案,先从一些易接受、好上手的知识开始着手,逐步深入,更好地将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新设备性能结合起来,让老职工重新拿回往昔的“技术大拿”荣耀。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田陈煤矿利剑出鞘守护矿井安全

上一篇:蒋庄煤矿持续为青工搭建广阔舞台——青年人才有了成长“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