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行业分析>市场分析>钢铁需求恶化倒逼产量增速放缓

钢铁需求恶化倒逼产量增速放缓

       需求不是生死关,产能方是大问题

    产能统计成谜,产量增速惊人。关于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在行业集中度分散(2011年CR10仅为49%),企业数量多以及部分产能因行政审批手续不全未纳入统计等因素影响下,真实的产能统计数据一直是近年来学界、实业界争议的焦点。

    2002-2011年间全球粗钢产量年均增幅6390万吨,其中主要增量来自于中国产能的扩张,中国年均粗钢增量5316万吨,增幅占比83.2%。而其他金砖国家中,年均增量最高的印度也仅仅以449万吨增速不及中国年均增速的1/10。我们根据工信部以及中钢协公布的产能数据,仅按新增产能测算,自2006年我国转为粗钢净出口国后,2007-2012年过剩度分别为13.60%、45.74%、22.61%、25.01%、26.15%、28.89%。

    当行业规模效应不再,在经济减速周期,GDP驱动仍是钢铁产能增长的主动推手。在GDP挂帅的情况下,作为影响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钢铁工业必然会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因此扩大钢铁产能也成为地方政府的“自然属性”。

    2012年1-5月,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固定投资完成1613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进一步回落。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新增坯材产能约2400万吨,其中线棒材约990万吨。

    根据我们对部分省区“十二五”钢铁产能规划的不完全统计,预计“十二五”期间部分地区将维持较高增幅。尤其是目前产能居于全国末位的区域,钢铁投资冲动依旧高涨。除新疆区域有一定供给缺口外,其余省份市场未见有明显供求不匹配失衡。钢铁行业作为重工业支柱产业,投资具有周期长、投资大、上下行业关联度高的特点,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下,部分地方政府是否能够抑制住投资冲动,从而避免造成新的过剩值得关注。

    我国产能峰值是多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情景一:英美法德以及前苏联等发达国家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前后的粗钢产量平均峰值为612千克/人,假设我国粗钢消费的峰值人均水平与之相近,按照目前人口规模测算,我国粗钢产量的峰值在8.3亿吨左右,若“十二五”年均消费增速5%,预计将在“十三五”计划初期达到峰值水平。

    情景二:若考虑到德国(西德)在1972、1974年先后举办慕尼黑奥运会以及世界杯时大兴土木对粗钢产量的脉冲式影响,则上述国家的粗钢消费峰值水平大约在570千克/人左右,以此作为人均粗钢产量峰值,则我国粗钢产量峰值在7.9亿吨左右。

    启示: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两次石油危机促使其认识到原有发展模式受制于能源供应瓶颈,外部能源供给给经济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欧美发达国家开始着手调整已处于增长顶点的传统工业,逐步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这一趋势在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加速,可以从下图中看出,1979年后,发达国家去粗钢产量速度明显加快,1980年代信息技术发展在美国突飞猛进,传统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迅速下滑。

    其粗钢产量达到峰值后,普遍进入了产能收缩的阶段,微观来看,行业集中度随后得到显著提高,加之内生性需求结构升级提升钢铁产品附加值,行业盈利能力并未因规模下滑而有显著削弱。

    但我国与之有所不同的是,相对于西方国家的主动转型以及在转型伊始的强大知识技术储备能力,我国目前对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各项准备(技术、市场等)还有所不足,而这就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转型过渡期,这个过渡期既是我国工业化的中后期,也是产业升级准备阶段。因此,在此期间,对于钢铁的需求将进入低增速稳定期,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钢铁产量峰值区间将是倒“U”形,而不是倒“V”的原因。

    需求西渐——中西部是新增长极

    城镇化水平偏低。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目前东部地区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中西部地区正承接产业转移正是对钢铁有需求的时期,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1.3%,离标准75%左右的城市化率还有一定的距离,钢材消费仍有一定的空间。

    2011年,中西部主要省市人均粗钢消费仅为289千克,较全国均值低75.43%;与之相对应的是上述地区城镇化率均值仅为42.7%,较同期全国城镇化率51.27%低,虽然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中后期,但西部地区发展落后的现状也使得其后续城镇化空间极为广阔。

    产业承接正当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从比较优势角度出发,逐步将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等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工资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环保成本上升的诸多发展瓶颈的挑战使得东部地区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加工业盈利受到大幅挤压,因此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东部区域经济的平衡持续增长,东部企业正在成规模地向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有发展潜力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基础设施薄弱激发新的用钢需求。长期以来,中西部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较为滞后,公路运费居高不下,铁路运力不足,机场数量少、航线少、货运能力低;水电网建设不足,水电供应保障有待提高;通讯设施落后,信息传递不畅。尽管近年来这些地区也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但距离大范围、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加大投入加强中西部的基础设施,改善硬环境势在必行。

    产能控制——行政指令渐失效,市场倒逼为王道

    2012年落后产能淘汰指标出炉。“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达了2012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钢铁和有色金属仍然是今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重点行业。2012年金属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为:炼铁1000万吨、炼钢780万吨、焦炭2070万吨、铁合金289万吨、电解铝27万吨、铜冶炼70万吨、铅冶炼115万吨、锌冶炼32万吨”。

    从行业盈利指标上来看,自2007年后,随着行业规模一再扩张,产业链纵深不够导致原燃料成本随之猛涨,产能过剩现象日趋恶化,规模边际效益明显下降,ROE指标跌至3.18%,同比下滑1.08倍;若不考虑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该数据为20年来最低值。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国内钢铁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13亿元,同比增长8.0%,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总水平13.1个百分点。钢铁行业是制造业中投资增长最低的行业,由此可见钢铁行业持续低下的投资回报显著的抑制了投资冲动,尤其是民营资本的投资冲动。

    在市场因素堵住新增产能后,行业本身对于落后产能的“疏理”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2005年以来,越淘汰越增长的现实使得落后产能淘汰对平衡钢铁供需关系的作用遭到普遍质疑。2012年落后产能淘汰目标同比2011年2827万吨下降了262.44%。考虑到经济下行周期中,地方政府面临着GDP减速、税收、就业等问题压力进一步加重的现实,我们对于落后产能淘汰改善行业供需基本面持审慎看法。

    需求恶化倒逼产量增速放缓,钢价深跌

    我们在《钢铁行业2012年二季度投资策略—进入旺季盈利反转》中曾反复强调“鉴于在可预见时间内,需求端出现超预期因素概率较小,并且在目前钢厂库存以及流通环节库存均处在历史高位格局下,供给弹性将是决定二季度钢价走势的关键因素。二季度钢铁下游需求季节性弱势复苏,若钢厂产能释放过快,将加大供给失衡,压制钢价的上涨态势。”

    2012年1-5月,我国完成粗钢产量2.96亿吨,同比增长2.1%,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6.4pct;粗钢产能利用率约为81.54%,较去年低3.55pct。粗钢产量月度增幅十年来在2012年1月份首次出现出增长。

    由于经济增速下滑、下游用钢行业需求增速放缓,行业在1-2月陷入全面亏损。尽管3月份以来钢企盈利状况有所好转,但4月份国内所有钢企盈利仅17.9亿元,仍环比减少14%,同比更是下降近97%,据中钢协统计,5月份重点钢企钢材出厂价格下跌100元/吨,考虑到原材料成本调整的滞后性,预计全行业5月份可能处于盈亏平衡边缘。

    上半年中小钢企是增产主力。在GDP减速,钢铁需求增速低迷的一致认识下,我们看到在边际利润驱使下,钢厂产能释放冲动依然很强.从另一方面看,也正是今年一季度钢铁主业陷入全面亏损,迫使企业不得不利用二季度这一传统旺季加紧生产,抢占市场,完成生产以及盈利目标.根据中钢协的统计,粗钢日均产量从去年12月的低点163万吨增加至204万吨,区间增幅25.15%;同时中钢协会员单位粗钢日产量增幅为10.27%,而与之对应的是非会员的中小民营钢企粗钢日产量由前期低点的17万吨升至35万吨,增幅105.88%。

    2月中旬左右钢价见底,进入3月后,在户外开工季节性恢复刺激下,钢铁产量环比快速上升,而中小钢企业产能释放速度显著加快,3月、4月产量环比增速159%、14%,远超全国以及大中型钢企同期增速。由于中小钢企经营效率以及成本控制较好,在产能整体过剩大背景下,其抢占市场以及盈利能力更强,产能释放速度明显快于大中型钢企。

    行业在3月借助下游开工增加扭亏为盈,简单量化来看,按照统计局口径,3月、4月日均粗钢产量分别为199万吨、202万吨,对应当月固定投资增速21%左右。

    需求弹性支撑钢价震荡上升,但供给弹性制约钢价天花板。钢价窄幅波动,总体低于2011年同期。2012年1-2月,受季节因素以及经济放缓恶化钢价走势预期叠加效应影响,市场需求疲软,以往春节前的贸易商的“备货行情”不再,加之原燃料价格走低亦导致成本支撑难见成效,钢价在二月中下旬跌至半年来的谷底。之后在下游开工尤其是户外建设开工增加刺激下,开始缓慢上涨,四月上旬粗钢日均产量达到204万吨,经济继续减速以及房地产开工日趋低迷,在供需两端共同作用下,钢价再次走入下行通道,开始了长达6周的漫漫跌途,直到5月末,虽然下游需求仍然较弱,但诸多宏观利政策出台使钢价跌势逐渐趋缓。

    冷热轧价格总体较为抗跌。分品种来看,截止到2012年6月5日,线螺价格同比2011年跌幅分别达到21.73%、19.76%。板带材中,虽然因为汽车、家电产销同比持续走低,冷轧价格同比下跌11.87%,但由于其整体供给压力相对较好,价格表现相对较为抗跌;而产能最为过剩的中厚板价格则同比下跌19.87%。

    截止到5月末,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为194.7点,环比下降1.9%,较年初上涨4.2%,同比2011年下降8.2%。分区域来看,亚洲市场需求好于欧美,价格走势较强;而全球长材价格自2011年地点反弹11.76%,长材价格走势明显强于板材。

    钢铁行业用电量2009年6月以来首次连续两个月负增长。(证券导刊)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配合欧盟救市举措 欧洲央行本周或降息

上一篇:山钢第一船海外权益矿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