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17时起主斜井排瓦斯,次日6时排完;4月2日12时05分,救护队员开始下井探查,救护队分三组三条路线进行探查,其结果发现:辅助大巷、胶带大巷无火情,但在1#总回风巷内1#连巷口至1#措施巷口之间发现冒顶,冒顶巷道长约30m,冒顶区段巷道被封死,冒顶高度不详,发现冒顶区内有残火高温点。据用红外线温度计测定,冒顶区靠回风一侧温度为80~90℃,另一侧温度为60℃,冒顶区附近其它巷道内温度为24~31℃(用普通温度计测得)。
待外灾区冒顶区域临时封闭工程竣工后,应在辅助大巷、胶带大巷、1#总回风巷、2#总回风巷与水淹区边界水头处分别构筑缩封用临时密闭后方可进行自然通风和排水。
专家组认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封闭外灾区内的冒顶区域,并要实施注氮灭火和三相泡沫降温措施,同时要对冒顶区周边四道临时密闭的外表面应进行堵漏喷涂措施,以防漏风和提高灭火、降温效果。建议在外灾区冒顶部位未建立永久密闭之前采用主斜井局部通风方式为宜,由局部通风机通过风筒供风,而通过主、副斜井井筒回风。然后,通过副斜井下材料,以便在四道密闭外侧构筑永久密闭。建好永久密闭后再启封立风井,进行自然通风方式,然后排放外灾区内所有巷道的瓦斯,并修复通风设施,至此外灾区除冒顶火源区外全部被解放。如果局部通风方式不能保证永久密闭施工所需风量,则可以自然通风下进行永久密闭的施工。在自然通风初期,其风量要逐步提高,最大自然通
> 风量可达4000m3/min,可以满足救灾所需风量。
关于冒顶火区的治理,仅采用注氮和三相泡沫灭火、降温措施恐怕不一定奏效,因为泡沫难以充满冒顶区全部空间且长期滞留,因此对冒顶空间必须采用充填措施。充填材料有凝胶、高分子化学速凝固化材料或水泥砂浆,其中凝胶的抗压强度不够,且难以长期滞留;高分子化学速凝固化材料成本较高,不宜大量使用。鉴于此,建议采用水泥砂浆,利用砂浆泵通过钻孔向冒顶区空间充填,在充填前要预先做好冒顶区支撑支架并其上部铺网固定,以免砂浆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