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支护材料产研基地持续深入开展支护技术研究、课题攻关和失修巷道调研,不断研发新产品,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发展,综合产能提升了37%,13大类23个小项产品获得“MA”资质,努力打造临矿综合型矿用材料生产研发基地。
据悉,针对不同围岩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该基地采取“一矿一策”优化支护方案,在株柏、彭庄、郭屯、里彦、新驿等矿井进行了锚杆扭矩、力矩转换和锚固拉拔试验,对各单位支护设计与现场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沿空巷道变形治理课题,建立了底鼓力学和数学分析模型,利用3D技术还原底鼓类型剖面,开发了扭矩力矩转换、锚固力和不平整围岩支护材料受力特性综合试验平台;通过分析底鼓力学传递机制,新研发了嵌入式防剪丝帽、蘑菇头式调心高强丝帽等产品。
该基地推行“一次做对、一次做好、一次做安”理念,不断优化当前支护技术,提高巷道服务周期及质量,降低巷道失修量。已开展对王楼、古城巷修现场跟踪,从巷修技术、工艺上进行改进,总结现场巷修维护经验印证理论分析手段,针对巷道修复背后原因、修复方式及修复成本等数据继续细化分析,拟定巷道修复二次支护标准框架结构,通过优化分析减少巷道失修、返修工程量,实现技术层面和施工层面双重降本增效。
“下一步,我们支护材料产研基地将围绕内涵式发展要求,融入大数据管理,协同集团公司大数据中心,开发包含支护材料计划、库存、配送、问题反馈等内容的数据管控模块,构建支护研究、支护加工、支护施工一体的专业化队伍,提供支护综合解决方案,打造“产品+服务”的产业化体系,同时紧紧抓住新山东能源联合重组的契机,加大营销攻关,积极拓展内部市场,争取实现重大突破。”该基地负责人张庆振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