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 井突出次数(次)最大突出强度(t/次)平均强度(t/次)累突煤量(t)土朱矿231100107.12356?土朱矿井突出情况按防突措施实施统计表2-2?
矿 井未采取措施措施不力合计次数%次数%次数土朱1881419233?? 局部防治突出措施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自建矿到1988年以前,在局部防突措施管理方面,对石门揭煤与煤巷掘进只是直接采用震动性放炮和远距离放炮等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处理。1988年煤炭部颁发《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后, 至1989年“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便在我矿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在1991~2013年期间,沿煤掘进工作面共进行了突出预测1521次, 预报工作面有突出危险352次,采取防治突出措施352次。其中:实施了深孔松动爆破措施46次(沿煤巷道)、超前钻孔措施323次(其中实施孔径42mm的密集钻孔措施300次,实施孔径89mm的超前钻孔措施23次)。石门揭煤107个,进行工作面突出预测395次(包括过煤门预测),预报工作面有突出危险39次, 其中瓦斯抽放13次、采取水力冲孔措施2次, 排放钻孔措施35次,辅之采用金属骨架措施19次。石门揭煤突出15次,其中采取防治突出措施后因措施失效突出5次,未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突出7次(误透突出煤层突出6次、预测失真突出1次)。防治突出措施应用情况见表3-1、表3-2。表3-1 石门工作面防突措施应用情况?
矿井石门揭煤工作面预测采取措施情况措施效果检验(个)突出(次)(次)有危险准确率(%)水力冲孔(次)排放钻孔(次)瓦斯抽放(次)金属骨架(次)效果检验(次)有效(次)准确率(%)采取措施未采措施(次)(%)矿10757345298.410022439292793.1注:石门预测包括石门揭煤与过煤门预测。表3-2 沿煤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应用情况?
矿井突出煤层巷道长度(m)工作面突出预测工作面采取措施情况千米掘进(次)有危险准确率(%)超前钻孔(次)松动爆破(次)效果检验(次)有效(次)准确率(%)巷道突出(次)巷道突出(次)(次)(%)φ42φ89mm矿4189971707.21001422326706998.501深孔松动爆破措施和水力冲孔措施未能得到推广应用, 主要原因是措施工艺复杂,技术性强,工人难于掌握,同时因5煤层(包括5煤构造分岔煤层)极破碎为粉末煤,采取深孔松动爆破措施效果很不理想,无法达到放”闷炮”产生过多的裂隙释放瓦斯来增强煤体硬度以及形成采掘集中应力前移的目的,甚至在采取了深孔松动爆破措施后,还得再采取超前钻孔措施。水力冲孔对水压要求严格,煤层本身的易膨胀等原因造成冲洗出来的煤量和范围很难达到《规程》及《细则》的要求,因此,该二项措施未能在突出煤层中得到推广应用。目前矿井在沿突出煤层巷道主要采用超前钻孔措施,在石门揭煤工作面主要采用排放钻孔与金属骨架措施。但是,因超前钻孔措施与排放钻孔措施的技术参数尚末经实测确定,在实施时有效排放范围难以准确控制,因此,在实施措施后, 仍有二次失效,并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4?? 局部防治突出措施主要技术参数的测定4.1.测定超前钻孔措施的有效排放半径和有效排放时间4.1.1.测定方法及确定标准测定超前钻孔措施有效排放半径和排放时间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采用钻孔瓦斯流量法测定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 即沿工作面软分层打三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钻孔,孔径42mm,孔长 5~7m,间距0.2~0.5m,封孔后立即测量各钻孔瓦斯涌出量,并每间隔2~10min测定一次,然后在距最边缘测量孔中心一定距离, 打一个平行于测量孔的待考察孔,打完后,每隔2--10min测定各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测定2小时。其确定标准是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要求:如果连续三次测定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都比打超前钻孔前增大10%,即表明该测量孔处于超前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之内来确定;二是采用钻屑指标法测定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和排放时间,即在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在其软分层先打一个考察孔,测量每米的钻屑指标,然后,按施工要求确定排放时间,到时间后在距考察孔一定距离打一个与该孔呈一定角度的测试孔,测量每米的钻屑指标值。其确定标准是根据两个钻孔同一深度范围内所测数据和两点之间的间距,在一定时间后,当考察孔测定数据小于突出临界指标值时,相应两点之最大间距即为该措施的有效影响半径,该时间即为该半径的有效排放时间。 上一页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