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联书画亦俱佳。苏东坡有一则笔记叫《戴嵩画牛》,译成现代文是:蜀中有一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家中珍藏的书画很多。其中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图,尤为珍惜,以玉为轴,藏于锦囊之中。有一天杜隐士晾书画,一个牧童看见,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吗?牛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起来,这画上的牛却翘着尾巴斗,错了!杜隐士笑着点点头,以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语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无道理呀!这则笔记其实是孔子我不如老圃也的翻版。
苏轼曾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可见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大文豪。为了弄清楚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他曾乘舟实地考察 ,为了说明菊花不会落下,他曾给官居宰相的恩师王安石提意见。可见他为了求真求实,敢于探索敢于直言。在这篇小品文里,还借杜处士的行为表达了对在艺术真实面前甘做小学生,勇于承认错误的赞许。
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不过,苏轼的实地考察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受了郦道元的误导,以为石钟山是以声命名,而实际上,它是以形命名的山。
关于菊花落与不落,他又犯了一概而论的错误,忽略了特殊性。后来王安石被贬至黄州,当他目睹菊花遍地的景象时才长了见识。至于斗牛时牛尾巴向下,是不是全部,有没有向上的个例,笔者说不上来。至于绘画艺术有没有这种特殊处理手段,不应该问牧童,而是应该问画家了。这里面有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提练,体现的则是艺术的真实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