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从事探伤工作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刚入路的时候,钢轨探伤对我来说十分陌生。虽说从小在铁路边长大,但从未听父辈讲过。
去年入职培训自主选择专业时,我在父亲的建议下选择了探伤这个专业。其实,父亲对探伤这个专业了解不多,对探伤工作更是知之甚少,但我还是在他的指导下,选择了钢轨探伤专业。
揭开这个神秘面纱,是我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钢轨探伤I级培训班之后。我像个好奇的宝宝一样,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求欲望。在欲望的驱使下,我渐渐了解了探伤的基本原理:利用超声波对钢轨内部进行伤损检测,就像医生通过B超对病人检查一样。区别仅在于,我们的病人极为特殊,是被火车轮对不断磨耗的“钢轨”。
2021年3月24日,是我记忆犹新的日子。这一天,因为人手不够,工长让我这个入职半年多的女探伤工一同前往,作业地点是焦柳下行宝丰所206号岔。这次上线作业跟以往有很大不同。第一次是严冬,北风呼啸,寒气逼人,让人望而生畏。穿的太厚吧,抬不动腿;穿单薄些吧,又让人瑟瑟发抖。而这次是万物勃发、春暖花开的时节,行走在线路上,心情特别舒畅。
14:20分,在防护员带领下,我们入网作业,加了大半箱水、沉甸甸的钢轨探伤仪,被我和工长两个人抬起。这一刻,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弱小的被人照顾的女孩子了,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最后一级石阶上,我抬着仪器手脚并用,终于勉勉强强爬上去了。真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呀!
就这样,我们和阳光作伴,与列车擦肩。路过的旅客纷纷拿起手机,拍下我们探伤工精彩的一瞬。尤其是身着工作服的女孩子,就是铁道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时隐时现的太阳,照在钢轨上,经过钢轨表面的反射,照在探伤人的身上。我终于体会到了探伤工的不易。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探伤人走过春秋冬夏,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洒向远方,留下了对铁路事业的无限执着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探伤工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好,真的不容易。一年的学习和实践,虽然离探伤更近了一步,但我知道,这一年我所学有限,离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完全胜任探伤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万千旅客的回家路保驾护航。
奋斗的青春最精彩。我会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最美篇章。
(文/王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