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眼下青山不负人,山花烂漫,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而近段时间,西藏桃花、新疆杏花、武汉樱花、婺源油菜花等也成为赏花春游热门线路,据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赏花游”产品在多个旅游平台的预订量增长显著。
为满足游客赏花出行需求,铁路部门还制定了3月12日至4月8日、为期28天的春游运输,预计发送旅客恢复至疫前同期的八成,春游客流最高峰将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据央视新闻报道,清明小长假一些热门线路的火车票持续紧俏,北京西站到郑州东站的29趟列车开售5分钟便已售罄一空,春游赏花升温可见一斑。
赏花热潮再现的原因诸多,其一便是全国上下同心抗疫。当前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同时各地疫苗接种有序开展,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剂次破亿,为国内春旅游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放心的旅游环境。
其二是老百姓“荷包”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我国的法定假日已经达到115天。老百姓正向“有钱又有闲”转变,可以说,如今的中国已不单是“粮食重于鲜花”吃饱穿暖的物质时代,而是进入“欣赏鲜花”的精神消费时代。精神文化需求势必会日益增长,形成了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庞大市场需求。特别是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各地就地过年成为主流的情况下,老百姓“找回失去的旅行”意愿尤为强烈。数据显示,老百姓的出行计划已经排到“五一”小长假,目前“五一”期间出行的机票预订量已经达到2019年同期的2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1年发展预测》研究报告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4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和48%。
其三便是交通为媒,让快旅慢游成为常态。“十三五”以来,国内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在大江南北先后落地,推动着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我国高速公路、高铁运营里程双双居世界第一,已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期间,为让全国近70万个行政村为实现村村通公路,我国成为世界上隧道和桥梁工程最多、最复杂的地方,农村公路总里程从改革开放至今增长近6倍,为乡村、近郊共享“赏花经济”通达了“最后一公里”。此外,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六部门早在2017年便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旅游+交通”向深向实。如今,我国已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路网延伸,极大压缩时空,消除了老百姓以往“舟车劳顿”的出行顾虑,让乘坐高铁出游、私家车自驾游成为了“诗和远方”的寄托。
赏花热潮催生了一趟趟“赏花列车”。而赏花列车一头连着游客,另一头则连着山花这头的乡村。以花为媒,赏花列车助力,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如今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赏花列车”既给乡村旅游的发展聚“人气”,也给群众带来“财气”。农民搭上旅游便车,发展农家乐,让民宿乘势而起,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统计,目前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2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各地依托乡村美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拓展产业链条,巩固脱贫成果,增加农民收入。
铁路部门为旅游产业搭建桥梁,让乡村旅游和交通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铁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增色添彩,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文/赖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