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作用不大
煤价跌跌不休到今日,煤炭市场最大的矛盾就是产能过剩。业内对解决这一问题,也几无异议,那就是不断减少产能。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在短期内效果并不大,因为大批煤企还在积极生产。
以内蒙古为例,由于煤价不断下跌,中小煤企已经大量破产,到仍旧难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7月上旬,全国煤炭行业煤电一体化发展暨燃煤超低排放发电现场会在浙江舟山市召开。会议上提及今年将继续推进淘汰年产能在9万吨以下的煤矿,预计今年将淘汰1000多处此类小煤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志敏认为,淘汰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对煤炭整体去产能作用不大。一是小煤矿总体产量约5亿吨,规模有限;其次,在退出过程中,地方政府还采取"退一建一"、兼并重组的方式,产能没有完全去除。第三、不会关闭全部的小煤矿。相比中国煤炭产能50亿吨以上,小煤矿产能不足10%。
但实际上,目前淘汰的多是小煤矿。大煤矿多是国企,尽管维持成本很高,但由于国企承担着社会就业等多方面因素,仍旧无法关停。
华北一位市场人士表示,内地一些老矿,深井操作,安全系数低、人员结构臃肿,生产成本高。从优胜劣汰角度出发,就应属淘汰类煤矿。如山东一些矿,出产的煤炭在当地的销售价格,和内蒙地区运输到山东地区的销售价相差无几。
同时,山西电企人士也指出,关停的小矿未能对市场供需起到改善作用。虽说今年神华、中煤产量都明显下降,但市场煤总能供应充裕且价格比神华更优惠。现在国有大矿多数在拼命生产,以摊薄成本,维持现金流。
在他看来,现在关停的也是个体和少数民企居多。只要销售收入还能应付机械和人工成本,小型煤矿也会拼命挖煤。现在下游需求在不断减少,是绝对量的减少而非增速,所以只有控制产能产能,才能平衡供需关系。
安迅思分析师林晓桃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单从淘汰落后产能,遏制超能力生产方面进行救市,很难起到预期效果。只有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价格自行调节,促使高成本的矿,哪怕是大矿,彻底退出市场,供需格局才有可能趋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