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京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简称《能源报告》)、《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0》(简称《电力报告》)。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持续向好。电规总院院长助理刘世宇指出,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提升,电力工业规模继续稳居世界第一,电网覆盖范围世界领先,跨区输电能力大幅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
《电力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人均用电量约5357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5.7%;全国发电装机突破22亿千瓦,人均装机约1.55千瓦,“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1.35亿千瓦。到2020年,西电东送规模达2.7亿千瓦,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持续提升。
电网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79.4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45.2亿千伏安,电网覆盖范围世界领先,跨区输电能力大幅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
《电力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装机结构持续优化,电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9%,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非化石能源装机达到9.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5%;水电(含抽蓄)装机达到3.7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合计装机达5.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超过2700万千瓦,均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刘世宇表示,截至2020年底,煤电装机10.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降至50%以下,“十三五”累计投产约1.8亿千瓦,完成“十三五”规划“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的目标,煤电有序发展成效显著;完成煤电节能改造累计超8亿千瓦,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累计约9.5亿千瓦,淘汰关停不达标的落后煤电机组累计约 4500万千瓦。
《电力报告》预测,预计未来三年,风电发展有望在“十三五”平均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速,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集约化开发项目与海上风电的加快推进实施,全国年均新增规模有望达到3000至5000万千瓦的较高水平。在风电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关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土地与环保受限因素,以及重点地区的消纳问题,保障项目合理利用率。
与风电相比,光伏发电建设周期短,资金投入量相对较低,具备开发潜力的区域分布较广,但是对土地的需求较大,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受到相对较大的制约。未来三年,考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受到的土地、生态环保等因素制约,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布局预计延续以三北地区为主,分布式光伏发展将成为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