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煤化工>煤化资讯>这次能源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这次能源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这次能源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最近,能源危机成为全球媒体高频率出现的热词。

在中国,突如其来的电力短缺让20个省市拉闸限电,更有甚者连马路交通信号灯都由于拉闸限电不亮了。还有就是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猛涨,不仅淡季不淡,中秋节前后价格竟然飙升至2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大有超过 2017 年冬季气价势头。有人甚至预测今冬气价可能创出3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历史新高,惊得国内媒体一片哗然。

在英国,缺油成为全国性难题。尽管英国政府不断提醒民众燃油并不短缺,但据路透社报道,英国主要城市多达90%加油站已无汽油可加。伦敦南部的南菲尔德地区甚至发生这样一起惊动警局的纠纷:一名摩托车骑手想要在加油站插队加油,与排在他前面等候一个多小时的40多辆汽车的车主发生冲突。英国同时还面临因缺气引发的电力危机。作为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起源国,煤炭在英国经济发展中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1913年英国煤炭产量达到了历史高峰的2.92亿吨。直到1952年伦敦毒雾事件造成了4000多人死亡,英国因此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开启了至今近70年的弃煤能源转型进程。2015年12月18日,英国最后一个深层煤矿结束经营。今年6月30日,英国政府宣布将关闭煤电厂的禁令生效期提早至2024年10月1日。如今,英国电力市场的煤电比例只有微不足道的1.8%,其市场份额大规模被天然气取代,天然气已经成为英国真正独大的能源支柱。这也使得英国患上了气短就心慌的毛病。据报道,当地时间10月6日,英国天然气价格一日上涨37%,创下天然气批发价格的历史新高。代表钢铁、化工、化肥、电力公司的英国能源密集型用户组织表示,成本飙升已经导致生产在需求高峰时期停止,呼吁政府帮助企业和行业保持运转。气价上涨导致天然气发电电价抬高,无数家庭和企业的能源消费支出同步增长。

英国的情况在欧洲不是个例。纵观整个欧洲,老旧的煤电正在加速退出,核电也进入了淘汰期,天然气发电已担负起即是基荷又是调峰电站的主力地位。加上近期北海风平浪静,新能源主体风电明显出力不足,天然气发电的担子就更重了。于是,天然气的身价水涨船高。10月初,欧洲天然气交易所的报价从年初20欧元/兆瓦时增长到了超过75欧元/兆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超过了500%。10月5日的荷兰TTF天然气期货11月合约收报117.9 欧元/兆瓦时,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年内涨幅已接近6倍。有分析师表示,当前欧洲现货天然气价格已是历史价格的极值。据欧盟定义,那些无法负担室内舒适温度的人口即为能源贫困人口。对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布扎罗夫斯基表示,在欧洲,能源贫困人口约占欧盟总人口的20%~30%。遭受能源贫困的人口要比贫困的人多得多。欧洲陷入能源贫困的风险更是陷入贫困风险的两倍。

美国的情况比亚欧国家稍好。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天然气期货价格飙升至7 年来的最高水平 5.23 美元 /百万英热单位,为 2014 年 2 月以来的最高收盘价,今年的涨幅约 117.6%。从上涨的数据看,美国天然气价格的上涨远比欧洲和亚洲温和。但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天然气库存数据并不乐观。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截至9 月 3 日天然气库存月增加 520 亿立方英尺,虽然高于市场预期的 390 亿立方英尺,但远低于 5 年月平均值 650 亿立方英尺。要知

道,美国是近年天然气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亚洲是其最大出口目的地,欧洲紧随其后。一旦今年冬季美国遭遇严寒天气,其出口能力将大幅降低,甚至也会成为现货市场的买家。届时,国际市场天然气再创价格历史新高将是大概率事件。

显然,今年能源危机的主角与以往都不同。过去导致历次能源危机的主角是石油,以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为主要特征。这一次能源危机的主角是天然气,一年之内屡创历史新高,其价格折换成石油竟超过了200美元/桶,而布伦特石油价格才刚刚突破80美元/桶。在笔者记忆中,这是首次石油与天然气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价格倒挂。

既然主角是天然气,围绕天然气来探寻此次能源危机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

首先,实现双碳目标准备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如今,碳中和理念已被世界广泛接受,但行动方案急于求成,忘记了先立后破的行动准则。在尽早碳达峰尽早零排放的过程中,多国政治家们把减碳视作政治正确的行动,摆在了经济正确和科学正确之前,成为了第一优先选项。天然气被赋予了第一过渡能源的重任。结果,天然气量不够、价格高的现实造成能源转型青黄不接、能源消费成本大幅攀升,导致在较为富裕的欧洲都出现了大量的能源贫困人口。

其次是新冠疫情的影响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是对人类社会的一次极限测试,尤其是对各国政府管理能力、治理理念的测试。在对疫情复杂性认识不足、控制政策的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有的国家对能源需求难以准确把握,造成了新产能投资不足,生产能力不能及时释放。有些国家政府出台的政策甚至反向用力,制约已有生产能力的使用。就如老牌帝国英国,因为脱欧驱逐了原来大量的东欧劳动力,其中就有大量卡车司机。而新冠疫情大大延误了本土卡车司机的培训。紧急发放的5000个卡车司机签证和10万个岗位的稀缺严重不成比例,更不用说在疫情存在的情况下能有多少欧洲司机愿意接受这5000个短期劳务签证也是问题。所以,该国的缺油实质上是缺人,缺少运送汽油到加油站的卡车司机。

还有美国的推波助澜作用。当前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GDP总和超过了全球40%的中美两国长达数年的贸易摩擦、技术脱钩、互视对手的现状,给世界经济贸易、地缘政治、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等各方面带来不确定。另外,美国对伊朗和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尤其是对伊朗石油出口、俄罗斯北溪二线项目的制裁,不仅是此次能源危机的短期因素,也是其长期效应积累的结果。另外,作为全球最大化石能源生产国和主要能源消费国,美国此次无限制的量化宽松,随意印刷钞票,对全球天然气价格高涨很有推波助澜的效果。

最后一个因素是技术创新能力和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的不足。虽然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看天吃饭的。欧洲风力发电量已占其总量的41%,但目前还没有匹配的储能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波动性非常大,风力充足时电力过剩,可能出现负电价,而风力平静时出力不足,电力短缺价格高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杭氧将新建40000m3/h空分装置

上一篇:鲁西化工集团荣获“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