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7日讯 昨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强化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不断提升监管转型效能等要求。
《意见》提出,总的原则是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切实提高公募基金行业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的能力,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高增长与可持续的关系,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稳步发展壮大,财富管理功能进一步显现。基金行业成立20余年来,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导向,运作规范透明,风险抵御能力逐步增强,在树立资管行业制度标杆和培育大众科学投资理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步满足个人投资者、养老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管理需求。
截至2022年3月末,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有15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包括138家基金公司和1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资管机构,合计管理规模超32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25万亿,私募资管业务7万亿,受托管理养老金资产4万亿。
公募基金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产品结构也持续优化。数据显示,权益类基金由2019年初的2.30万亿元增至2022年3月底的7.77万亿元,增幅达238%,权益类基金占比由2019年初的18%提升至31%。
《意见》指出,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不断优化,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公募基金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规范水平稳步提升,财富效应逐步显现,行业实力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行业仍存在专业能力适配性不够、文化建设薄弱、结构不平衡等问题。站在新发展阶段,要紧紧围绕促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进一步坚定深化改革,扎实推动监管转型,加快构建公募基金行业新发展格局。
《意见》共计提出16条具体举措。其中,在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方面,《意见》提出5条举措,包括支持差异化发展、切实提升治理水平、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强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在全面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方面,《意见》提出3条举措,包括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持续强化合规风控能力、积极鼓励产品及业务守正创新。在着力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方面,《意见》提出5条举措,包括突出厚植行业文化理念、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不断强化行业合力、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不断提升监管转型效能方面,《意见》提出3条举措,包括强化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监管转型、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对此,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梅表示,《意见》的发布,为公募基金擘画出了未来蓝图,对资本市场尤其是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下一步,华夏基金将以《意见》为行动指南,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加强投研团队的体系化、长期化和平台化建设,助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支持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同时,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为出发点,做到风险可测可控,强化投资者有效保护,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特别是在养老金融服务、公募REITS、股权投资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持续发力,践行社会责任,真正做到公司和行业同成长、齐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为千家万户美好生活贡献专业力量。
具体来看,《意见》提出支持差异化发展。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优做强公募基金主业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促进形成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与特色化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协同发展、良性竞争的行业生态。引导头部机构切实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坚持长期主义,努力做难而正确的事,成为“受人尊敬、让人信服”的行业领跑者。支持公募主业突出、合规运营稳健、专业能力适配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公募REITs、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等业务,提升综合财富管理能力。研究进一步优化基金管理公司交易模式,公募基金后台运营业务外包由试点转常规,支持中小基金管理公司降本增效,聚力提升投研能力。引导经营失败的基金管理公司主动申请注销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者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市场化退出,推动构建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行业生态。
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坚持专业、诚信、合规的监管导向,强化发起人道德操守、执业声誉与专业胜任能力的审核,审慎有序核准自然人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严防行业无序竞争。
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支持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优质境外金融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扩大持股比例,鼓励行业积极借鉴境外先进资产管理经验和有益业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继续推动扩大QDII额度,拓宽公募基金海外市场投资渠道。稳步有序推动产品双向开放,持续推进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业务,稳妥拓展ETF互通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推动股票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标的。
积极鼓励产品及业务守正创新。鼓励基金管理人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为出发点,以风险可测可控、投资者有效保护为前提,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切实提高公募基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推进权益类基金发展,支持成熟指数型产品做大做强,加快推动ETF产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权益类基金占比。有序拓展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品投资。稳妥发展固收类产品,支持个人零售型债券产品发展,研究完善FOF、MOM等产品规则,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开发创设力度,开发适配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的基金产品,有效对接不同风险偏好资金需求,健全完善公募基金风险收益曲线与产品谱系。研究推动ETF集合申购业务试点转常规,积极推动公募REITs、养老投资产品、管理人合理让利型产品等创新产品发展。
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做好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落地工作,指导行业机构稳妥做好产品、系统、投教等准备,鼓励行业机构开发各类具有锁定期、服务投资者生命周期的基金产品。积极参与各类养老金投资运营管理政策设计,推动配合有关部门出台养老金市场化、长期化投资政策,研究建立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多层次补充养老体系,支持更多优秀公募基金管理人参与养老金管理。持续推动保险、理财、信托等各类资管机构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形式提高权益投资实际占比,并实施长周期考核。推动基金管理人加大人力、资本、研究等资源投入,加强多资产配置和投研能力建设,切实提高中长期资金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