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顺德街坊陈女士爆料说,自家8岁儿子背着父母玩手游,偷偷充值了8000多元。而当家长向游戏公司反映情况,申请退费的时候,却是屡屡受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年4月底,佛山顺德街坊陈女士收到丈夫的银行流水账单,发现从月初开始就有多笔不明支出,是以495元、990元的价格进行消费。商品交易明细中写着,用于Q币充值。
陈女士立刻想到8岁的儿子最近一直以上网课为由,拿着手机锁着门在房间里学习。一问之下,孩子才道出了实情。
“孩子就交代说,他是在支付宝里面买了Q币,然后再到王者荣耀里面去用Q币买点券,然后用点券换皮肤。他消费完之后,就把消费记录删了,我们都不知道的。”涉事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
陈女士说,此前自己也允许儿子在节假日打打游戏,还让孩子绑定了家长的身份证。
“他爸爸允许(小孩)他节假日的时候,打一两把,可能验证过一次(人脸识别),只验证过一次,后面就没有验证过。”陈女士说。
避开了游戏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陈女士的儿子又自己在爸爸的支付宝账户上,绑定了家长的银行卡。小朋友表示,自己其实在游戏里充值了上万元,最开始用的是压岁钱,钱不够时才开始刷家长的钱。
“第一次转了2800,第二次转了1000,第三次转了5000。同学之间有(攀比)”涉事小朋友说。
为追回款项,陈女士多次向游戏客服提出申请,但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复。
“客服就给我回过几次信息,说我们的账单不对,后来我就按照那个(教学)视频,下载了一个明细,材料证明,但是还是说不对。然后就拒绝退款。”陈女士说。
游戏公司方面就对记者表示,已多提醒用户补充材料,但用户均未填写。由于长时间未响应,已暂停此次消费申诉。待用户补充资料后,将继续启动核查。
对于这次事情,有律师表示,家长其实存在一定疏忽。
“父母作为成年人,帮孩子刷脸,来以成人的模式登录,让这个机器识别不了,导致规避了监管。作为父母来讲也是一种疏忽。(建议游戏)每一次用户登录时,是不是要考虑再来一次刷脸。”律师表示。
有心理专家分析,父母需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缺失。“孩子玩游戏成瘾的背后,绝大部分父母与孩子没有建立真正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情感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往往就希望从别的环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