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资源具有分布广、矿床类型全、富矿贫矿、矿石类型复杂、伴生(共)组分多的特点。(1)铁矿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目前已查明的铁矿产地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60多个县(旗),但成群、成带产出,呈现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如上所述,这九个地区占全国铁矿石储量的68%。按矿区储量规模划分,大型矿区(储量大于1亿吨)101个,占全国储量的68.1%。t)中型矿区470个(储量10 ~ 1亿t),总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7.3%;小矿区(储量小于1000万1,263个,仅占总储量的4.6%。(二)矿床类型齐全。地质勘探和矿床研究成果表明,中国铁矿床类型齐全,世界上已发现的铁矿床成因类型均在中国发现。除前寒武纪硅铁建造风化壳型铁矿外,均已探明一定储量,其中沉积型以定性为主,占储量的57.8%,居各类铁矿之首。其次是接触交代-热液型(12.7%)、晚期岩浆型(11.6%)、沉积型(8.7%)、火山-侵入型(4.7%)、风化淋滤型(1.1%)、其他型(3.4%)。与世界的区别在于中国接触交代-热液和岩浆储量比例高(见下表)。[下一个]
国内外各类铁矿储量对比
存款类型
中国(%)国外(%)(3)贫矿、富矿、少矿类型,中国铁矿储量复杂。贫铁矿储量452.00亿t,占全国储量的97.5%;而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有11.74亿t,占全国储量的2.5%。而当形成一定的开采规模后,能独立开采的富铁矿就更少了。中国铁矿石的自然类型复杂,包括磁铁矿、钒铁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褐铁矿、镜质体和混合矿(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矿石混合在一起)。铁矿石储量中,磁铁矿最多(55.5%),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钒磁铁矿(占14.4%)极其复杂,但选冶技术已基本解决,也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赤铁矿(18%)、菱铁矿(3.4%)、褐铁矿(2.3%)、镜质体(1.1%)和混合矿(5.3%)等五类矿石由于分选性能差,大部分未被利用。[下一步](四)有许多相关(共)有益成分。我国伴生(共)有益组分铁矿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1/3,涉及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大庙、大冶、大顶、黄冈、翠红山、金岭、大田、桦树沟等一批大中型铁矿区。伴生(共)有益成分有钒、钛、铜、铅、锌、锡、钨、钼、钴、镍、锑、金、银、镉、镓、铀、钍、硼、锗、硫、铬、稀土、铌、氟、石膏、石灰石、煤等30余种。这是我国铁矿资源的主要特点,因此矿石的综合利用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综合利用较好的矿山有大冶铁矿、山东金岭铁矿、马鞍山南山铁矿、白云鄂博铁矿、攀枝花铁矿等。该矿不仅提供了高品位的铁精矿,还获得了大量的其他矿产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大冶铁矿1958年恢复生产,次年生产出铁精矿和铜精矿两种产品。1965年建成钴车间,生产钴硫精矿。在原有铁、铜回收的基础上,增加了钴、硫、金、银等元素的回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含钛量高,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70年代初建成投产了两座高炉和两座转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10多个科研、设计和生产部门多年的试验研究,成功地采用重选-浮选-电选工艺从铁尾矿中获得钛精矿。冶炼中,用“直接还原法”解决了铁、钒、钛的分离技术。目前,除年产500万吨左右的钛精矿外,年产20万吨左右的钛精矿和100%以上的钒渣可明显提高企业效益。【下一篇】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矿床是中国最大的稀土、铌矿床。TR2O3和Nb2O5的储量分别占中国总储量的94.3%和72%。为了综合利用和回收稀土元素,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年的实验研究,稀土元素的综合回收已基本解决。目前,包头已建成冶金系统最大的稀土生产厂。1994年生产稀土合金7800吨,硅铁11000吨,稀土矿产品27000吨。其中稀土金属420吨,氯化稀土(含碳酸稀土)579吨,稀土精矿23000吨。稀土产值超过2亿元,经济效益可观。如果能进一步扩大应用产品的开发,回收铌和萤石,经济效益会更大。总之,我国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选冶技术水平的提高,伴生(共)有益成分的综合利用必将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