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鄂尔多斯神东:煤炭生产披“绿装”

鄂尔多斯神东:煤炭生产披“绿装”

 提起煤矿,很多人会这样认为: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煤尘飞扬……污染和破坏是煤矿生产的固有特点,黑色和灰色则是煤矿生产的固有颜色。

然而,神东,这个先后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亿吨级、2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的煤炭企业,用近30年的时间成功破解了煤矿开采破坏生态环境这道难题,交出了一份绿色开采、生态再造的优异答卷。在这份答卷上,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两个“惊奇”:

——初到神东矿区的人,常常会感到惊奇。因为这里看不见传统煤矿那种特有“景观”:高高的井架天轮、密密的矿车轨道、耸起的落地煤堆、冒烟自燃的煤矸石堆,而这些恰恰是煤矿的重要污染源。出煤不见煤,采煤不见矸,成了神东两大看不见的奇观。

——今天的人们常常对神东矿区的过去感到惊奇。 “一棵大树、一片荒滩;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对神东矿区30年前景象最精炼的概括。而这些与今天绿意盎然的大柳塔东山、西山,与生机勃勃的大柳塔小区,与乌兰木伦河环绕的神东矿区千差万别。“绿色煤都”已成为神东的代名词之一。

“惊奇”过后,人们开始探寻这一道道绿色景观背后的理念和作为……

“绿色”理念——煤炭生产和环境保护共同推进

从第一代神东人踏上矿区起,一个重大而尖锐的现实问题就摆在神东人面前:是重蹈传统煤矿和小煤窑的老路,重煤炭开采而轻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甚或先开发后治理?还是煤炭开发和环保生态兼顾,共同推进?

神东矿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是黄河上中游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矿区建设初期,风蚀区面积占70%,平均植被率仅3-11%。在这样脆弱的环境下若沿用传统方式进行煤炭资源的开发建设,必然会出现煤层自燃、地表沉陷、矸石排放、水资源流失等污染环境的现象。

面对大规模煤炭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的突出矛盾,在综合考虑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道理,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关系后,1985年矿区开发建设初期,公司就确立了高起点、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建设方针。坚持将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以煤炭生产清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企业管理精益化、矿山环境生态化,实现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保保护的协调发展,推动了煤炭行业由高危型向本质安全型转变,由劳动密型集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粗放管理型向精益管理型转变,由资源浪费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由环境污染型向清洁环保型转变。始终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的方针,严格按照国家和蒙陕晋三省区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的要求,开创性地提出了“三期”绿色开采理念,即:开采前大面积治理,有效地增强区域生态功能,使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开采扰动的能力;开采中创新绿色开采技术,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

2003年以来,神东先后获得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第三届中华环境奖、全国质量奖、信息化示范企业、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示范矿等荣誉称号;《神东现代化矿区建设与生产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与《煤炭自燃理论及其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绿色生产——井上井下互动治理,让“三废”止步在源头

煤炭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自井下,也来自井上。神东在抓绿色生产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井上、下环境影响因素,双管齐下,以技术创新为支持,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断创新绿色采矿技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实现了井上下互动式的综合治理。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皖北煤电:煤企变身“煤管家”

上一篇:煤价降了 取暖费为何“雷打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