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价值分析
2.价值工程(VE):研究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通过消除、简化、改变和替换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价值分析用于新产品的工程设计阶段。价值工程是对现有产品的功能/成本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但现在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已被视为同一个概念。
3.谈判:谈判是买卖双方为了各自的目标达成一致的过程,也是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谈判不仅限于价格方面,还适用于一些特定的需求。使用谈判时,期望降价幅度约为3~5%。如果要实现更大幅度的降低,就需要使用价格/成本分析、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VA/VE)等方法。
4.目标成本计算:PeterF。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五个致命的商业》一文中提到,企业的第三个致命断层是定价是成本驱动的。大多数美国公司,以及几乎所有的欧洲公司,都是按照成本加利润率来制定产品价格的。然而,他们的产品一投放市场,就不得不降价,重新设计那些成本太高的产品,并承担损失。此外,他们经常不得不放弃一个好产品,因为价格不正确。我们产品的研发要以市场愿意支付的价格为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假设竞争对手产品的上市价格,然后制定我们产品的价格。因为定价靠成本驱动的旧思维模式,美国民生的电子产业不复存在。此外,丰田和日产将德国豪华车挤出美国市场,也是采用价格驱动成本的结果。
5.早期供应商参与(ESI):这是在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选择有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团队。新产品开发团队通过早期供应商的参与,对供应商提出性能规格要求,借助供应商的专业知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6.LeveragingPurchases:各个机构或不同部门的需求都集中在扩大采购量,提高议价空上。避免分别采购,造成组织内不同机构从同一供应商处采购同样的零件,但价格不同,却互不了解的情况,从而无缘无故失去了节约采购成本的机会。
7.联合体采购:主要发生在非营利性事业的采购中,如医院、学校等。通过整合不同采购组织的需求,可以获得更好的数量折扣价格。这也被应用到一般的商业活动中,一个新的行业应运而生,即第三方代购,专门为MRO需求不大的企业服务。
8.设计采购(DFP):自制和外包的策略。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第三方工厂的标准工艺和技术,工业标准件,方便原材料的方便。这样一来,不仅自制所需的技术支持大大减少,生产所需的成本也降低了。
9.CostandPriceAnalysis:这是专业采购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对购买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采购方不知道采购物品的成本构成,就不能算是知道采购物品是否公平合理,同时也会失去很多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
10.标准化:实施规格的标准化,对不同的产品项目、夹具或零件使用通用的设计/规格,或减少定制项目的数量,以达到以规模经济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然而,这只是标准化的一部分。组织应该将标准化的范围扩大到操作程序和制造过程,以获得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