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安全生产>加油站火险隐患剖析与整改——火险隐患整改的措施(3)

加油站火险隐患剖析与整改——火险隐患整改的措施(3)

加油站火险隐患剖析与整改——火险隐患整改的措施(3) 对加油站火险隐患的整改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防止油蒸气外逸泄漏;二是消除点火源。

1 防止油蒸气外逸泄漏

防止油蒸气外逸泄漏是火险隐患整改的重中之重,具体的整改措施方案如下:

(1)使用密封加油技术,由于敞口加油时,加油枪将油品注入汽车油箱的同时,油蒸气也从油箱内外泄到大气中,造成油蒸气富集。密封加油是使油蒸气经气相管回流到油罐或油气回收装置里,防止油蒸气外逸。

(2)采用密闭卸油技术,油罐车和储油罐上均安装气相管,在油罐车卸油的同时,将油罐中的油蒸气回流到油罐车里,进行油气置换,避免油罐中的蒸气从呼吸管中外逸。

(3)加强通风。由于油蒸气密度比空气大,在通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易积聚在管沟、电缆沟、操作井等低洼处,或积聚于室内角落,因此,加油机,卸油口、油罐操作井、呼吸管等都尽可能布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在加油站区域地坪以下避免坑、沟,加油机底部全部用沙石填实至加油岛地面,管沟全部用沙填实。

(4)控制油罐和管道标高。使用卧式地下覆土罐,避免出现油罐内油品液位高于地坪、加油机渗油、进油管道油品难以排净、油罐油品倒流等问题,油罐卸油管设立两段坡度,密闭卸油口管段角度不应小于30°,其余部分管道坡度不应小于2‰,油管坡向油罐。密闭卸油口的安装位置应低于油罐车卸油口15cm以上,可以保证关闭油罐车卸油阀门后,能将管内油品迅速排放到油罐内,使油品不致外流。

2 消除点火源

消除点火源重点是消除静电火花、雷电火花、电气火花及加强明火管理。

2.1 静电火花的消除

油品在运输、装卸、加注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静电,其电压可高达数千伏,易放电引起燃烧爆炸事故。

加油站主要的静电防范措施是将储油罐、输油管道、加油机、卸油站台等设施连成整体并予以接地,使导体与大地等电位,电位差为零。

静电接地,防雷接地和电气保护接地可共用一个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0Ω。

油罐车卸车前必须先进行接地,作业结束后方可拆除接地,并且最好使用带自锁报警功能的静电接地装置,提高静电导泄的可靠性。油罐车接地位置应为油罐汽车的侧面或后部。

在天气炎热、干燥、气压低时,给加油区储油罐区、卸油区及油罐车等喷水,保证加油站区域的相对湿度在65%~75%。

杜绝喷溅式卸油,禁止将卸油管插入油罐口卸油,密闭卸油管必须深入罐底,距油罐底的高度不得大于20cm,采用自流卸油方式。禁止利用加油机直接向塑料容器内加注汽油。

加油站工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导电鞋。

2.2 雷电火花的消除

防止雷电火花的措施是安装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主要用来保护站房、加油岛、储油罐区,防止直击雷。

雷雨天应停止卸油作业,停于加油站区的油罐车应做接地保护。

2.3 电气火花的消除

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内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应是防爆型的,且其组别和级别与油蒸气混合物的组别和级别相适应。电气线路的连接、敷设均要达到防爆要求,慎用移动式和携带式电气设备,严禁使用手机、寻呼机等非防爆电器。

加油站内加油机要可靠接地,并与输油管道、储油罐、站房的金属构件连成整体,以消除在金属导体间产生不同电位引起放电的可能性,且接地点不少于2处。

2.4 加强明火管理

在加油站区域安全间距内,禁止吸烟、动火作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作业手续。

黄春艳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加油站管理容易忽视的问题——引言(1)

上一篇:事故(加油站)原因分析及对策——结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