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安全生产>油库加油站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油库加油站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油库加油站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根据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处理工作包括:确定事故性质,分清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追究事故责任者,教育干部和职工。

  这当中最重要的是总结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

  事故防范措施有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和具体生产条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一、安全技术措施   

  这是根据劳动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存在的特点、状态,从设计、工艺、设备结构等方面采取的防止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或防止事故蔓延扩大的措施。

  1.从厂址选择、库区布置、设备选型及工艺条件确定等方面都要采取符合有关安全规范规定的技术措施。

  2.对有易燃易爆气体、液体或粉尘的生产、储存、运输应采取消除或控制火源、热源和避免其达到燃爆极限浓度的技术措施。如电气装置采用是防爆型的、安装良好的通风设施等。

  3.受压容器的材质和结构必须保证受压部件能承受具有一定安全系数的工作压力,并安装指示安全状况的仪表(如压力表、液位表)和安全附件(如安全阀)等。

  4.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和高大建筑物要有避雷保护装置;设备、储罐、管道等要有静电接地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   

  5.为防火防爆而设置各种互动、联锁装置,如将温度、流量自控信号与安全放料、停止供料、消防淋水、雨幕等安全装置联动起来等。

  由于安全技术措施是在建设、制造设备、施工安装时根据要求设置的,故可称为预防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即物质基础防线。

  二、安全管理控制

  这是对劳动生产过程的各项管理工作实行安全控制,以消除生产管理缺陷,防止其对危险因素的激发而造成事故。

  1.制定安全法规、设计安全规范、安全技术规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等,从规章制度方面进行安全管理控制。例如油库规划建设要遵照《石油库设计规范》和有关设计安全规范;易燃易爆场所严禁烟火,不准穿带钉子的鞋;为避免人体静电危害,工作人员不得穿化纤衣服,并采取消静电措施等。

  2.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包括新职工人厂三级(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定期过安全日,上安全技术课,举办安全技术培训班,教育工人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特殊工种的工人进行专门培训和考核等。

  3.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如日查、周查、月查、专业检查、开工和停工检查等。   

  4.油库加油站投产前的检查验收。

  5.设备验收、维修检验和定期鉴定等。

  6.危险场所设置遮拦、安全信号和标志;特种作业要有许可证,如易燃易爆场所动火焊接要有动火许可证等。

  由于安全管理控制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措施,故可称为预防事故发生的第二道防线,即安全管理控制防线。

  三、安全防护装置

  这是为了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而采取的措施,也包括个人防护措施。

  1.具有火灾爆炸危险作业的场所设置消防淋水装置和消防器材。

  2.个人防护用具,如防火工作服,导静电胶鞋、防毒面具等。

  3.油罐周围设置防火堤,并且各罐间留有足够大的安全距离。

  4.为避免某些特别危险的操作影响其他工序的生产,将这些危险工序设置在抗爆小室内,并在工房结构上设置足够大的泄压面积,门、传递窗和观察窗设置成抗爆门窗等。

  5.对一定结构的危险场所(工房、库房),规定相应的安全定员和安全存量。

  安全防护装置是针对生产中危险因素采取的技术性措施,可以把具有连锁反应关系的危险因素分隔开来,把事故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发展为重大事故。同时,安全防护也与管理有密切关系,比如油罐允许的安全高度,油罐进油作业中由于人为因素超过了安全高度,防护限制措施就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安全防护装置是预防事故发生的第三道防线。

  四、防范事故发生的基本防线图

  (一)油库加油站防范事故发生的基本防线

  油库加油站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防线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控制、安全防护装置,见图11—11。

 

  (二)日本防范事故系统

  日本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学和安全管理学的观点,从技术措施改进和组织管理改善两个方面作用于安全系统,形成完整的设施对策和人的对策,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防灾管理系统,其内容包涵了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控制、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值得借鉴,见图11—12。

  五、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

  油库加油站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油库加油站决策者、管理人员、安全专业人员、普通员工和家属等都需要进行安全教育。不同层次需要不同安全知识体系,应有不同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内容及要求:

  1.相关的安全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以及行业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

  2.油品的危险特性和油品出入库质量要求(保证不合格油品不入库,不出库,以对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对单位安全和信誉负责)。

 

  3.在什么岗位就应具备什么岗位管理能力或操作技能,对油库加油站工艺设备的结构性能,不同作业的流程,操作使用中应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方法等,有的人应掌握,有的人应了解。

  4.对油库加油站的各种自有信息应公开。油库加油站的自有信息主要有动态信息(如输油压力、流量和油泵、阀门等)、静态信息(如储存油品数量、温度、密度、体积等)、动静态信息(液位、压力、油气浓度、人员行动、门禁等),特别是这三类信息中的危险因素,要求人员了解或掌握。

  5.典型事故分析教育和技术讲座应适时进行,预想、预查、预防活动应经常开展,应急处置方案演练定期进行。

  六、对员工的安全管理

  对员工仅采取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用规章制度约束其意识和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分析员工的心理,研究分析员工的动机和需要。动机是用来说明人经过努力要达到的目的,以及用来追求这些目的的动力。不同的动机可能对安全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五阶段学说,人的行为来源于动机,动机产生需要。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见图11—13。这五个阶段是:生理需要是人希望衣、食、住等得到保障;安全需要是人身安全、社会安全、就业保障;归属需要是人希望归属于社会、团体;尊重需要是自尊、自信、得到社会团体承认,希望成为有用的一员;自我实现需要是丰富知识,取得成就。

 

  (1)生理需要是一个人对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等基本的生活条件的追求。在一切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优先的,当一个人什么也没有时,首先要求满足的就是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是指对人身安全、工作和生活环境安全、就业保障、经济上的保障等的追求。当一个人生活或工作在惊恐和不安之中时,其积极性是很难调动起来的。

  (3)归属需要(社交需要)是指人希望获得友谊和爱情,得到关心与爱护。人是社会人,需要与社会交往,希望成为社会的一员,否则就会郁郁寡欢。

  (4)尊重需要是指有稳固的地位,获得别人的高度评价或被尊重。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重心,若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无能感,从而失去信心。

  (5)自我实现需要是促使其潜在的能力得以实现的愿望,即希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人的其他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使其努力实现目标。

  对于一个人来说,这5种需要不是并列的,而是由低到高排列的。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不过,需要的足又是相对的,不可能是低层的需要绝对满足之后才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一般来说,生理需要满足85%、安全需要满足70%、归属需要满足50%、自尊需要满足40%、自我实现需要满足10%,就可以认为是需要得到满足了,就会产生下一层次的需要。

  另外,一个人一定时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决定人们行为的是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即最想得到满足的需要。特别是进入归属需要后,人会出现一种急切希望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要求,这时特别应重视开发人的潜能,使其思想和行为符合安全的需要。

  根据上述分析,对以生产安全为目标企业(油库加油站)来说,要求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安全要求,但人是一个有思想行为自由的“系统”,受环境和物质的影响,心理过程相当复杂,如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不规范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成为影响油库加油站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例如油库加油站保管人员,为争取“旗库房”、“优秀保管员”等荣誉,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特别注意安全。但竞争失败,情绪低落,工作马虎,对油库加油站设备的检查不仔细,收发油作业也心不在焉,这种不安全的意识和行为,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

  七、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综合使用模式

  安全系统分析是预先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可操作性研究、管理疏忽和风险树、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安全目标分析、系统危险性分析,以及安全检查表、系统安全评价、事故树图分析等理论的综合运用。如何使事故分析达到理想的效果,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综合使用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一)综合使用模式方框图

  综合使用模式见图11—14。它由事故标准、事故分析进行、结果及其应用三部分组成。

 

  (二)综合使用模式分析过程

  1.事故树分析准备阶段

  这个期间要尽量收集系统有关资料和数据。主要有系统工艺流程、工作原理、运行条件、设备结构、操作规程、运行参数、事故资料和数据、可能发生的事故信息;分系统、子系统、机械设备的故障资料、故障率及其对系统的影响;操作、指挥、管理失误;环境条件的影响等。根据这些资料和数据,凭借操作、管理、技术人员的经验,可直接编制事故树,也可先进行其他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如危险性预先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从中找出损失程度严重、发生较为频繁的事故作为分析对象,确定事故树的顶端事件。

  2.事故树图分析的进行阶段

  在收集资料准备阶段完成后,按照事故树的编制方法进行事故树编绘,做好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需要、文化水平高低等具体情况,做到其中某一步为止。不管做到哪一步都会产生积极效果,促进安全工作。

  3.结果及其应用阶段

  (1)根据编制的事故树,列出基本事件,以提问的方式编制安全检查表。

  (2)根据求出的最小割集中基本事件的多少,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从中确定修正系统的方案。

  (3)根据求出的最小径集,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消除事故的方案。

  (4)根据事故树结构重要度的分析,按重要度值的大小,编制安全检查表。

  (5)根据顶端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事故预测;按照概率重要度、临界重要度编制不同责任者的安全检查表。

  (6)通过安全系统工程分析,基本上可以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危险性和安全性。

  (7)安全系统工程分析,可形成一套事故分析资料,作为安全教育、安全知识传递、安全信息交流、事故分析的资料或工具。

  总之,通过安全系统工程分析,可改进系统,加强人的控制,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减少或消除事故发生,使系统达到新的安全水平。

  八、运用“三圆环”分析法辨识危险因素

  “三圆环”逐项分析方法是一种分析、辨识系统危险的有效方法。它是根据“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物料)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条件”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有关安全法规、标准的差距,从而辨别“人一机(物)一环境”系统危险、危害因素的方法,见图11—15。

  (一)物质危险性安全管理内容

  1.对油品危险特性认识掌握情况。

  2.对油品“收储发”状态和数量管理情况。

  3.油品“收储发”安全管理的达标率。

 

  (二)工艺设备危险性安全管理内容

  1.“收储发”工艺设备的使用条件和情况。

  2.工艺设备在使用条件下有关参数情况。

  3.油库加油站工艺设备完好的达标率。

  (三)作业环境的影响因素

  1.作业场所有害有毒气体、物质存在和变化情况。

  2. 作业环境的采光、换气、温湿度、噪声是否影响安全作业。

  3. 油库加油站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达标率。

  (四)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1)各种设备设施、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要求;火源使用管理情况;避雷和防静电设施的设置和管理情况等。

  (2)固定消防设备、移动消防装备器材、消防通讯报警的设置和管理情况。

  (3)油库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达标率。

  (五)“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即“综合安全管理”内容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培养提高人员素质方面的情况。

  2.贯彻安全生产法规、标准方面的情况。

  3.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的情况。

  4.落实作业程序和操作规程方面的情况。

  5.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方面的情况。

  6.应用推广科学管理新方法方面的情况。

  (六)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严重度进行估计

  1.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2.可能造成的设备损坏。

  3.可能造成的建筑物破坏。   

  4.可能造成的成品、半成品和物料损失。

  5.可能造成的停工损失。

  通过对以上六个方面的逐项分析考查,就可全面辨识出油库加油站是否存在危险和安全管理状况。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高温炉操作规程(高炉测温装置)

上一篇:设备改造原则(设备更新改造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