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安全生产>燃气行业的安全现状及对策

燃气行业的安全现状及对策

燃气行业的安全现状及对策 由于城镇燃气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等特点,一旦供气用燃气设施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全社会对燃气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燃气事故不断上升,仅北京每年发生燃气事故2000到3000起,通过对4个城市的燃气企业和对23个液化石油气站的调研发现,我国城镇燃气的安全现状令人担忧,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简论如下:  一、燃气行业的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燃气管网老化、腐蚀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燃气用钢管设计寿命为15年到20年,多数城市燃气中压燃气管网及早期投入运营的低压管网运行近20年左右时间,已接近或达到寿命终点,多数管网处于事故多发期。近几年,管网系统腐蚀穿孔事故频发,且呈上升趋势,某城市的中压管网一年泄漏事故多达32次,2007年到2008年10月底石家庄市发生近200起事故,城市燃气管网老化,已成为燃气输配的重要安全隐患。  根据中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对部分城市中低压管网进行了检验和安全评估,并出具了《在用埋地压力管道全面检验报告》,检测结果令人堪忧。其中管道的较高绝对风险等级达73.53%-83.1%,其余为中等风险等级。主要风险表现为:管道处防腐层部分破损,管壁锈蚀严重,个别管段局部管道壁厚减薄1-3.5mm。根据上述结论,对于高风险的燃气管道系统应进行更新、改造、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2、燃气管网管理混乱,违章占压和新增设施与燃气管线安全间距不足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由于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对地下管线缺乏规范管理,如有线电视、移动通信、电力高压线入地等与燃气管道平行或交叉,安全距离不够,有的将燃气管道砌入光缆井内,这些电缆井,光缆井互相联通,且采用双层井盖,密闭性能极好,一旦燃气发生泄漏,就会形成密闭空间和爆炸气体,如遇明火就发生爆炸,近几年此类事故某城市一年中就发生了3次,造成了人员伤亡,城市大面积停气的发生。  城市燃气管网和设施上的违章建筑是较大的安全隐患,少数居民乱搭乱建,有的占压在燃气管线上,有的将燃气调压设施封闭在违章建筑内,其中某市的违章占压08年为796处,其中街压燃气管线的违章建筑330处,占压庭院管网466处。有历史的原因:如相关的城市管理法规不健全,过去城市地下管线施工没有完全纳入建设规划监管的范围,导致地下管线资料不全,燃气标志与实际管线位置偏差较大,有的甚至相差10多米。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有的单位为了小集体的利益,在未办理规划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在燃气管道上及调压箱旁乱搭门面房,有的违章建筑内住人,有的开饭店、做商店等。一旦燃气管道被损坏,燃气大量泄漏,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城市道路扩宽改造和市政施工对燃气管道造成危害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及旧城改造市政施工频繁,再加上通信电缆、电力、自来水、电网等的改造给燃气管线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市区道路扩宽改造后,原埋设于慢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下的燃气管道,变为敷设在机动车道下,给巡检、维修造成极大困难。因上述原因每年造成管道被损坏、挖断、造成泄漏事故,有的城市高达几十起之多。  4、用户户内燃气设施的安全隐患  用户私自改装燃气管线,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及用气安全造成隐蔽的危害,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居民的房屋装修要求也越来越讲究,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要求,应采用明装,不宜采用暗装,穿越卫生间不应有接头,且设于套管中,但少数居民为了装修外表美观,私自改装户内燃气管线,将燃气管线密封在装饰墙内,有的甚至隐蔽在整体厨柜内,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也没有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有的户内管道入户至今已达十八、九年的时间,户内管道有不同程度的腐蚀,特别是穿越楼板、安装于潮湿处的立管:如底层穿楼板处,近几年发生多起楼板立管腐蚀穿孔,每年发生多起此类事故。2007年11月12日晚9时15分,承德市某小区106室发生了一起燃气阀门泄漏事故,造成5人中毒死亡;大连市甘井子区一居民楼发生液化气管道泄漏燃爆事故,造成9名居民死亡,1名重伤的事故。某城市的液化石油气钢瓶95%的不合格或超期使用多达几万只。有的城市超期服役的燃气表多达20万块,这些超期的钢瓶和燃气表,极易发生漏气和腐蚀壳体穿孔等现象,从而引发事故。

上一页1 2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煤气中毒事故与预防

上一篇:化工检修事故的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