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钢贸担保公司未来之路如何走?

钢贸担保公司未来之路如何走?

    近年来,钢贸行业担保公司几乎成了被告“专业户”,每个月经常因有几笔担保的款项出了问题而被司法机关传唤。于是,原本受到追捧的钢贸行业担保公司引起了多方面责难。有人甚至认为,钢贸行业担保公司是本轮上海钢贸资金缺口的罪魁祸首。如果按业内资深人士预判的那样,钢贸行业须花3年~5年时间才能弥补资金窟窿,到那时本身没有产出的钢贸行业担保公司早就被拖死了。这就意味着,钢贸行业担保公司已经走到了尽头。对于这样的说法,笔者并不认同。
    在我国,行业担保公司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既然是新生事物,就应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有日渐完善的时间过程。就以钢贸行业担保公司来说,并非凭空而来的,而是为了满足钢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才产生的,其雏形源于钢贸企业自行组建的资金互助组。
    钢贸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形成之初,单个钢贸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不少企业在经营中,由于资金实力不济,眼睁睁地看着一些大订单擦肩而过。于是,就有数家实力相仿、相互之间知根知底的商家走到了一起。开始时,只是相互短期拆借,互调头寸,之后又建立了资金互助组,与指定合作银行创建了互保、联保加质押担保的贷款模式。试行数年后,参加互助组的企业因有资金助力,发展势头良好且规模扩张比同行都要快。在此基础上,借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东风,加上受到物流金融学的推动,钢贸行业担保公司应运而生。
    过往经验:为贷款加上一道保险
    钢贸行业担保公司问世后,立即得到民营钢贸市场的青睐,稍具规模的市场都建立了为驻场商家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受到担保业务盈利的吸引,不少钢贸市场也参与其中,为钢贸担保业务多加了一重担保。
    当时,许多商家是冲着担保公司选择市场的,能贷到款的就进驻,不能贷到款的就退出。为了增加企业贷款额度和方便资金运作,不少钢贸企业到数个钢贸市场开设门店,从而周旋在数家担保公司之间,进行所谓的“资金运作”。由此,也推动了各地钢贸市场的兴起。
    刚开始时,钢贸行业担保公司凭借五重担保体系,能够很容易地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贷到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看到一笔贷款有担保公司、钢材市场、担保小组联保、商家互保和质押物等五重担保,就以为万无一失,也就提高了与担保公司合作的积极性。
    需求的泡沫,势必会引发过度放贷量,也深埋下挤破泡沫阵痛的后果。但是,由于行业担保公司的存在,延缓了泡沫破裂的时间,为补救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赢得了时间。那时,笔者从某钢贸行业担保公司了解到,有的企业未能及时还贷,联保小组开了一个会,各担保企业分担一点,就帮助这家企业赶上了还贷的节奏。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案例可以说明,行业担保公司在银企合作中已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据笔者事后了解,允许成立行业担保公司的政策刚实行没几年,担保公司总是希望通过自身光鲜完美的形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那里获取更大的放贷量。因此,数百万元到期难以偿还的贷款,一般都由联保小组自行解决。一旦有数额较大的款项,才由担保公司出面抹平。
    在某钢贸行业担保公司任职多年的有关人士反映,在2010年底前,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行业担保公司放贷到钢贸企业的贷款,不仅没有出现一笔坏账,而且每一笔都能及时或提前还清。从这一视角看,在正常情况下,行业担保公司确实起到了担保资金安全运作的作用,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回笼贷款加上了一道保险。
    目前状况:亟待自我完善
    上面所说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事,钢贸行业担保公司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在本轮上海钢贸资金缺了口中,几乎所有的行业担保公司都遭遇到大麻烦呢?简单地说,是因为遭遇到了非正常情况———从未有过的系统性风险。
    造成系统性风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来自行业外部,二是来自行业内部。
    从行业外部来说,我国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到实施稳妥财政政策,从前期过度放贷到后来过度缩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放贷量从2000多亿元收缩到500多亿元。加之需求没有预期的那样旺盛,行业进入周期性低谷,削弱了弥补资金窟窿的能力。
    从行业内部来说,在容易得到贷款时,许多钢贸企业以多元化的名义乱铺摊子,只见钱流出去,不见或少有盈利。当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稳妥财政政策时,钢贸企业铺出去的摊子变不了还贷的资金,企业资金链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裂痕”。钢贸行业担保公司则成了本轮上海钢贸资金缺口的“替罪羊”。
    在这里,笔者用“替罪羊”一词,并非有意为行业担保公司开脱。在本轮上海资金缺口中,钢贸行业担保公司自身并不是没有问题,但这只是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正常问题。行业担保公司是我国金融改革中的“急先锋”,碰到了预期中意想不到的问题,解决能力欠缺,才导致风险控制失败。
    有的钢贸行业担保公司原本是股份有限公司,为了能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得到更多贷款额度,转变为无限责任制。有数家担保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已经为担保垫付了数亿元资金,如今尚留一大块缺口。截至目前,绝大多数担保公司没有临阵脱逃,除了力所能及地担负着担保责任外,还坚持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收还贷款。这些都表明,钢贸行业担保公司只有在自我完善后,才有可能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才有可能把非正常系统性伤害降到最低点,才有可能起到长期、稳定地为企业发展助力和遮风挡雨的双重作用。
    放眼未来:积累整合各类资源
    上海钢贸行业资金缺口发生以来,担保公司的日子不好过。一位钢贸行业担保公司的老总说:“我们压力大得透不过气,一天24小时满脑子都挤满了催讨、被催付的债务。各大银行不断地催还贷款,缺钱的企业找上门来借钱,还不了贷的企业要求续贷,逼债的要封存、处理质押物等,整天忙个不停。但到最后,我们不仅把以往赚来的数亿元资产都垫上了,还得时不时地上法庭做被告。这段时日归纳起来只有一句话:苦不堪言。”
    但是,越是在不好过的时候越要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和残酷的市场环境下存活下来,才有可能赢得翻身的机会。如今,在行业系统性风险中,暴露出担保体系中诸多的不足。为此,行业担保公司要主动为完善机制做好准备,同时也要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担保打好铺垫。
    以往的实践证明,钢贸行业担保公司能应对正常情况下的企业担保责任,只是在处理非正常系统性风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可参照的相关经验,二是没有足够的实力。为此,钢贸行业担保公司要在危机中想方设法生存下来,真心实意地配合银行做好企业还贷工作,包括处理好质押物变现还贷,清理好每一笔还贷业务。唯有如此,行业担保公司方能以自己的真诚赢得相关部门的支持。
    此外,钢贸行业担保公司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完善自身制度建设,保证每一单业务都能监管到位,并提出应对非正常系统性风险的预案,完善公司机制,使其既能承担正常情况下的担保责任,又能在非常情况下处理好每一笔未能及时还贷的业务。基于此,钢贸行业担保公司应打破各自为政的格局,联手合作,壮大自己,这样就更容易争取得到相关方面的支持、合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能参与行业银行筹建工作。行业银行成立后,行业担保公司可以根据行业资金运作特征,协助行业银行把握好放贷和收贷的节奏,助推钢贸企业登上发展的新台阶。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钢贸商2014年发展前景展望

上一篇:芜湖港配煤实现“私人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