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煤炭贸易流动是由煤炭资源的国际分布决定的,即煤炭资源富集区向需求区转移。从地域上看,国际煤炭主要流向以德法为首的欧盟地区和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其中:欧盟的煤炭进口主要来自北美和欧亚大陆;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亚太地区的煤炭进口主要来自该地区的产煤大国(如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从国际贸易占全球煤炭产量的比重来看,煤炭的贸易程度不高,占比不到15%。动力煤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品种,约占总贸易量的70%,其他煤种约占30%。从贸易形式来看,海运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占国际贸易总额的90%以上。
国际煤炭生产格局
煤是世界上最丰富、分布最广、最经济的能源之一。根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3年,全球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约为8915亿吨,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北美、欧洲和欧亚大陆,这三地总储量占全球可采储量的95%,其中亚太地区占32%,北美占28%,欧洲和欧亚大陆占35%。从国别来看,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这六个国家的煤炭储量约占75%。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占世界总储量的10%以上。
作为世界能源体系中的重要一极,近几十年来,世界煤炭产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全球煤炭产量78.2亿吨,比1990年增长67.3%,其中北美煤炭产量9.78亿吨,占比12.5%;亚太煤炭产量53.4亿吨,占比68.3%;欧洲和欧亚大陆生产了12.2亿吨煤,占15.6%。分国别看,中国煤炭产量36.8亿吨,占比47.1%;美国煤炭产量为9.04亿吨,占11.6%;欧盟煤炭产量5.42亿吨,占比6.94%;俄罗斯煤炭产量为3.47亿吨,占比4.44%;印度煤炭产量为6.13亿吨,占比7.84%;澳大利亚煤炭产量为4.78亿吨,占比6.11%;印尼煤炭产量为4.89亿吨,占比6.25%;南非煤炭产量为2.56亿吨,占比3.27%。
国际煤炭消费模式
煤炭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虽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由于其丰富的储量和经济特性,在能源多元化的今天,尤其是在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是能源需求的主要来源,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2013年,全球消费了38.3亿吨煤油当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0.1%。其中,煤炭提供了中国67.5%的能源需求和印度54.51%的能源需求。
2013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仍然是最重要的煤炭消费国。从大区域来看,亚太区域是最重要的煤炭消费区域。2013年,亚太地区消耗了26.97亿吨油当量的煤炭,占全球煤炭消耗量的70%以上。分国别看,中国消费19.3亿吨油当量,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50.3%;美国消费4.56亿吨油当量,占比11.9%;欧盟消费2.85亿吨油当量,占比7.44%;俄罗斯消费9400万吨油当量,占比2.45%;印度消费3.24亿吨油当量,占比8.46%;日本和韩国消费2.1亿吨油当量,占比5.48%。九大经济体占了全部。占煤炭消费总量的90%以上。
国际煤炭贸易格局及变化趋势
国际煤炭流动主要从煤炭过剩国向煤炭短缺国转移。从图9可以看出,大西洋的欧洲地区和太平洋的亚太地区是世界煤炭进口的主要地区。其中,大西洋欧洲地区的煤炭进口主要来自邻近的美洲和欧亚大陆,而太平洋亚太地区的煤炭进口主要来自当地的一些产煤国(如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南非对这两个地区的出口基本相同。
欧盟
它是欧盟大西洋地区最重要的煤炭进口经济体。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煤炭进口量持续增加,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迅速下降。近两年,随着次贷危机的逐渐减弱,欧盟对煤炭的需求有所回升。从图16中英国和德国的煤炭进口数据可以看出这一现象。欧盟的煤炭进口主要是动力煤,动力煤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2009年达到81%。
从图17可以看出,欧盟动力煤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南非和哥伦比亚。
从这三个欧盟国家进口的动力煤占进口总量的比例始终高于50%,在2005年和2006年达到最高的65%。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美国、波兰、委内瑞拉等地也是欧盟进口动力煤的主要来源国。从09年之前的走势可以看出,欧盟的动力煤进口越来越依赖俄罗斯。然而,随着乌克兰事件的发生,欧盟能源来源多元化已经成为共识,未来俄罗斯对欧洲的煤炭进口将受到抑制。
从图18可以看出,欧盟炼焦煤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从这两个欧盟国家进口的焦煤占进口总量的比例一直高于50%,2001年达到最高的69%。此外,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南非、加拿大等地也是欧盟进口焦煤的主要来源国。从趋势上看,欧盟的炼焦煤进口越来越依赖于美国,而对澳大利亚的依赖逐渐减少。
日本
虽然煤炭在日本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一直比较小,但这并不影响日本长期的煤炭进口(2012年被中国超越)。到2013年,日本煤炭进口量为1.96亿吨,占全球煤炭贸易的14.65%。此外,日本煤炭的进口结构以动力煤为主。福岛核事故以来,日本动力煤进口占比超过70%。
日本的动力煤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动力煤占总进口的比例从来没有低于50%,2009年,这一比例达到最高的73%。此外,印尼、俄罗斯、南非、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地也是日本进口动力煤的主要来源。从趋势上看,日本的动力煤进口越来越依赖澳大利亚,而中国的煤炭出口则趋于停滞,即使中国本身已经成为煤炭进口大国。日本的焦煤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焦煤占从日本进口总量的比例从未低于70%,2009年达到最高的85%。此外,加拿大、中国、美国、俄罗斯、南非等地也是日本进口焦煤的主要来源。从趋势上看,日本的焦煤进口越来越依赖印尼,对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依赖也略有增加。然而,从中国进口的炼焦煤在总量中的比例已大幅下降。
中国
2009年,在4万亿投资和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背景下,中国迅速介入国际煤炭。
碳市场,并在2012年高居榜首。到2014年,中国进口煤炭2.91亿吨,其中动力煤1.12亿吨,炼焦煤6244万吨,无烟煤3036万吨,褐煤6359万吨。2015年,在中国国内煤炭价格下跌和进口关税重启的影响下,中国进口煤炭规模迅速萎缩。2015年1-3月,中国进口煤炭4907万吨,同比下降41.5%。
中国的动力煤进口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两国动力煤占进口总量的近80%。此外,俄罗斯、南非等地也是我国进口动力煤的主要来源国。从趋势上看,中国动力煤进口越来越依赖澳大利亚,而印尼由于消费需求的上升和中国对进口煤炭质量的要求,在中国动力煤进口中的地位有所下降。2015年,由于国内煤价持续低迷,煤炭进口压力越来越大。到3月份,中国动力煤进口量为1736万吨,同比下降46%。
中国的炼焦煤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蒙古。中国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焦煤占总进口量的近70%。此外,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地也是我国进口焦煤的主要来源国。从趋势上看,中国焦煤进口越来越依赖澳大利亚,蒙古国对华出口受其交通和国内政策影响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