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释放出的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危害极大:一是能燃烧引起火灾;二是会爆炸,导致矿毁人亡;第三,浓度过高时,人会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受地质赋存、开采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矿瓦斯灾害严重,约一半矿井为高瓦斯高突出矿井。建国以来,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有19起,其中瓦斯事故18起。去年10月以来,已发生3起死亡100人以上的瓦斯爆炸事故,其中辽宁阜新& ldquo2.14 & rdquo这次瓦斯爆炸事故是中国45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矿难。瓦斯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窒息了煤矿工人的生命& ldquo头号杀手。瓦斯不治,矿上不得安宁。瓦斯不根治,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燃气事故不是天灾,也不是防不胜防。通过以往的事故分析,98.5%的瓦斯事故是由于疏于管理和违反瓦斯管理制度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只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瓦斯积聚和火源,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一、预防瓦斯事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瓦斯预防主要是为了预防瓦斯事故。瓦斯爆炸事故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5%-mdash;16%的气体浓度,超过12%的氧气和能够引爆的热源。没有任何条件,爆炸就不会发生。因此,防止瓦斯爆炸的手段是消除引起爆炸的一个或几个条件。根据供氧条件,进入井下的空气体中氧气浓度为21%。由于瓦斯、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井下煤炭、设备、有机物的氧化以及人的呼吸消耗,风流中的氧含量会逐渐降低,但到达工作地点的风流中氧含量一般在20%以上。理论上,当形成瓦斯积聚时,混合气体中的瓦斯浓度上升到10%,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下降到18%。只有当气体浓度增加40%时,氧气浓度才能下降到12%。所以在瓦斯积聚的地方,氧气浓度往往大于12%。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隔绝氧气供应来防止瓦斯爆炸是不可能的。从消除热源的角度来看,瓦斯爆炸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8mj,能引爆瓦斯的火源很多。井下主要热源可以通过人的行为来控制,如使用防爆设备,杜绝明火作业,放炮时使用安全炸药。但仍有一些火源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无法控制。如摩擦火花、碰撞火花等。可以产生足够的能量引爆气体。因此,应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煤矿内热源的产生,防止瓦斯点燃爆炸。从控制瓦斯浓度的角度看,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正常通风条件下,涌出的瓦斯被流经工作面的风流稀释带走。当工作面出现微风现象时,瓦斯会与空瓦斯层流混合,以瓦斯涌出点为中心,瓦斯浓度迅速上升,形成局部瓦斯积聚。因此,井下无风时,容易形成瓦斯爆炸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因此,保证正常通风,消除微风区是防止瓦斯积聚和瓦斯事故的根本措施。
二。防止瓦斯积聚是防止瓦斯事故的根本措施。根本措施是防止瓦斯积聚。由于矿井通风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各种矿井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以及矿井的管理因素,井下瓦斯积聚经常发生。瓦斯积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风量供给不足、通风系统不合理或通风设施损坏、停电、风循环等。,很容易形成瓦斯爆炸的第一个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