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
铝(铝)

化学式:Al(OH)3,一种氢氧化铝矿物,是铝土矿床的主要成分。一般来说,晶体非常小,假六方,并经常孪生;聚集体呈放射状纤维、鳞片、贝壳、钟乳石或鲕粒、豆类、球形结核或细粒土块。莫氏硬度2.5 ~ 3.5,比重2.40。



软水铝石(Boehmite)勃姆石;勃姆石
成分是γAlO(OH)是三水铝石脱水后的矿物,晶体中很少,通常呈隐晶块状或胶体状。白色或黄色。玻璃光泽。硬度3.5。密度为3.01 ~ 3.06。



刚玉(Corundum)刚玉(刚玉)
Al2O3类质同象主要有三种变体,即&α;-Al2O3、β;-Al2O3、γ;氧化铝.掺有金属铬的刚玉呈鲜红色,一般称为红宝石;蓝色或无色刚玉一般归类为蓝宝石。硬度9,比重4。




铜(Copper)铜(铜)
自然铜



黄铜矿(chalcopyrite)黄铜矿(黄铜矿)
化学式:CuFeS2,黄铜黄色,表面有蓝色和紫棕色斑点。绿色条纹。金属光泽,不透明。没有乳沟。晶体比较少见,四面体;多为不规则颗粒状、致密块状集合体,也有肾形、葡萄形集合体。导电性[2]。硬度3~4。易碎。相对密度为4.1~4.3。
黄铜矿和黄铁矿,区分:颜色,晶体形式,硬度,条纹。



斑铜矿(bornite)斑铜矿
化学式Cu5FeS4,等轴晶系,四方菱面体晶体;晶体可见等轴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等伪形,但极为罕见,通常呈致密块状或不规则晶粒状。新鲜切面呈暗铜红色,金属光泽,莫氏硬度3,比重4.9 ~ 5.0。但斑岩铜矿不稳定,易被次生亮铜矿和铜蓝替代。在表面容易风化成孔雀石和蓝铜矿。



辉铜矿(Cu2S)黄铜矿(Cu2S)
多为原生硫化物氧化分解还原形成的次生矿物,化学式为Cu2S,硬度:2.5-3,比重:5.5-5.8,铅灰色新鲜面,黑色风化面,常有锕系元素颜色,菱形双锥晶体。



铜蓝(covellite)铜蓝(铜蓝)
化学成分为CuS,呈蓝色,有金属光泽,一般呈片状,或像一层薄膜覆盖在其他矿物或岩石上,或像一团煤烟,有平行的底部完美解理。莫氏硬度1.5 ~ 2,比重4.67。



孔雀石(Malachite)孔雀石(孔雀石)
化学成分为Cu2(OH)2CO3,是铜的氧化物,属于单斜晶系。晶体形态通常为柱状或针状,非常罕见,通常为隐晶质钟乳石、块状、硬壳状、瘤状和纤维状集合体。硬度为3.5-4.5,密度为3.54-4.1。利用特有的孔雀绿和典型条带作为其鉴别特征。



蓝铜矿(azurite)蓝铜矿
化学成分为Cu3[CO3]2(OH)2,又称蓝铜矿,常与孔雀石一起存在于铜矿床的氧化带中。晶体呈柱状或厚柱状,通常呈粒状、钟乳石状、硬壳状和土状集合体。深蓝色,有光泽的玻璃,淡蓝色的泥土块,暗淡的光泽。完全或中度卵裂,贝壳状骨折。莫氏硬度3.5 ~ 4,比重3.7 ~ 3.9。



蓝铜矿与孔雀石常伴生,均是地表寻找铜矿的标志矿物。后面两张是我们地表常能见到的两种矿物面貌。蓝铜矿和孔雀石常伴生,它们都是寻找地表铜矿的标志矿物。后面两张是我们在地球表面经常能看到的两种矿物的脸。
黝铜矿
化学式Cu12Sb4S13,铜和锑的硫化物矿物。其单晶常为四面体,钢灰色至铁黑色,半金属光泽,莫氏硬度3 ~ 4,比重5。
黝铜矿中的铜可以被其他一些元素代替。当新置换的元素达到一定量时,黝铜矿会变成另一种矿物,如银黝铜矿、黑黝铜矿、砷黝铜矿等。


银黝铜矿银黝铜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