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稀土金属(REM)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在太阳能发电、高速磁悬浮交通设备、红外光学、光电子、激光工业、计算机等经济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稀土金属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长速度快,从1964年& mdash1997年和1997年& mdash2007年,两个阶段分别增长了17倍和20倍。一般来说,与轻稀土元素相比,重稀土元素更稀有,需求量更大。稀土元素对于旨在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技术(可充电电池、紧凑型荧光灯和高功率密度电机)的生产非常重要。
稀土元素还可以用在国防工业的激光器和夜视镜的组件中。据专家估计,新千年伊始,全球稀土储量约为1.16亿吨。中国稀土储量保持领先地位(43%),其次是俄罗斯和美国(18%)。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开发的原料基地最重要的特点是其构造的配置有利于大型甚至超大型矿床。许多专家认为,这些矿床将根据稀土矿物成分的特殊特征进行重新安置。
[稀土资源状况]
目前,稀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独联体国家、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中国稀土资源丰富,几乎占中国稀土储量的24%,独联体占全球稀土氧化物储量的24%,美国占全球稀土氧化物储量的17%,其次是印度和澳大利亚。
根据国土资源部2012年《中国稀土白皮书》,中国稀土储量为1859万吨。目前,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足50%,包头稀土矿开采利用率仅为10%。按照最坏的情况,也就是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稀土储量数据,以10%的最低回采率计算,全球稀土储采比也是58年。此外,至少有两种潜在的稀土资源没有包括在储量中。第一部分是共生矿。自然界中的稀土元素除了常见的独居石和氟碳铈矿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以类质同象的方式与磷灰石和萤石共存。这种矿物在自然界中很丰富,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其经济开采价值并不高。
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磷矿总储量约为710亿吨。以稀土平均含量0.5%计算,粗略估算,仅世界上与磷矿伴生的稀土总量就有3550万吨。如果算上其他共生矿物,总量会更大。第二部分是尾矿。尾矿的回收利用将成为未来稀土储量增长的重要来源。以世界最大的稀土矿中国包头白云鄂博为例。经过70年的开采,已经形成了1 . 8亿吨尾矿。与原矿相比,由于低品位矿石的去除,尾矿中稀土的平均品位从5.5%提高到7%以上。按7%的品位计算,仅尾矿就含有1260万吨稀土,这显然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
【稀土资源分布】世界稀土资源呈现储量集中、分布分散的格局】
世界稀土资源前三名分别是独联体国家、中国和美国。两者相差不大,约占全球稀土资源的65%。按地理区域来说,稀土资源分布广泛,不存在某一地区的垄断。与能源和基本金属相比,稀土的数量非常少。在目前看得见的应用下,每个消费领域的增量都是有限的,而稀土资源的地域分布之广,决定了想要通过收紧供应口来长期获得稀土资源的主导话语权是不现实的。更何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稀土是不是最好的元素添加剂已经很难确定了,而且是不可替代的。
【2012年后国外主要稀土矿山资源及潜在产能】稀土元素在地壳中分布广泛,赋存状态多。然而,世界上控制稀土资源的大公司不超过20家。通过掌握这20家公司的动向,可以直接了解全球稀土供需和产业链情况(表2)。
1)2013年前后,市场将释放6.2万吨产能,分别是澳大利亚Lynas公司的2.2万吨和美国Molycorp公司的4万吨,占目前全球供应量的50%。但从实际情况来看,2013年澳大利亚共生产稀土20万吨,明显低于2012年的产量30万吨,因为市场价格决定了具体产量。
2)2014年左右,澳大利亚AfrafuraResources的子公司Nolans Bore Mine投产,可连续开采20年以上。预计远景储量4700万吨,平均品位2.6%,年产量约2万吨,这将是对稀土市场的又一次巨大冲击。我们仍然可以预计实际产量会比表中的数字低得多。
3) 2014年& mdash2017年,全球各地矿山将陆续投产,市场将继续获得稀土供应,将呈现绝对供过于求的局面,但这种情况不会马上发生。
4)许多小型稀土供应商,主要是印度、俄罗斯、马来西亚等。,继续稳定生产,它们的影响力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虽然有近2000万吨的稀土储量,但大部分开采不出来,基础设施跟不上。仅Lovozersky公司每年就提供约5000吨稀土产量。
5)轻重稀土分化严重。陆续投产的矿山中,重稀土所占比例较低,因此无法冲击中重稀土市场。中国将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日本控制的稀土矿没有公布生产计划,暂时不得而知。然而,日本是稀土进口大国,这将对稀土市场的供需形势产生强烈影响。
【中国稀土资源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第一大国,稀土资源丰富(图2)。截至目前,已在22个省市发现数千个稀土矿床和矿化点,品种齐全,储量巨大。中国的稀土矿物多与其他矿物共生,南方重稀土,北方轻稀土(表4)。
【稀土供求格局】
总体来看,综合判断稀土的供需格局呈现整体供大于求的态势(表5),但这种情况不会太大,国际巨头往往部分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提价。所以,未来几年,稀土价格会有小幅上涨,总体会很稳定。
结构性需求格局,基于稀土元素供需结构分化明显的特点,分析了各细分元素的供需结构(表6)。结论表明,中国在中重稀土领域的话语权仍难以撼动,但在轻稀土领域的影响力很可能会大幅降低。
国外的稀土矿主要是轻稀土,其中重稀土数量相对较多的Kvanefjeld矿还没有进入研发阶段,而Dubbo矿尽管重稀土比例较高,但未来产能会较少(表7)。
因此,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国外稀土矿陆续投产,稀土总体供大于求,但世界上稀土元素仍相对稀缺,包括铕、镨、钕(轻稀土)、镝、铽、钇(重稀土)。
要有效管理稀土资源,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需要履行相关国际承诺和义务,稀土供应不能靠行政手段控制。即使通过环保,其监管体系和执法手段也不完善,缺乏配套措施。因此,我国可以选择几个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管理,从而有效管理和保护国家宝贵的稀土资源。例如,根据进一步的分析,钇和铽可以被视为最重要的关键金属品种。因为钇和铽至少满足以下标准。
1)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钇和铽在海外矿山的比例很低,投产后供应增量有限,不足以削弱中国对这两种元素的控制。
2)钇和铽难以替代和回收。
3)在稀土陶瓷、平板显示、荧光粉行业有显著的控制力。当然,上面说的稀土元素短缺都是很好的控制点。然而,一些稀缺元素仍然存在潜在风险。比如镝,在高性能钕铁硼的应用中,特别是在汽车工业中,非常重要。不过镝在技术上很可能是可以替代的,虽然暂时还不能完全替代。所以这需要对整个行业的应用进行细致的研究和科学的判断。
[稀土的应用模式]
稀土元素已被广泛认为是战略金属,其应用分为两部分: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图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以稀土永磁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稀土应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带动下,未来10年左右,全球对钕铁硼的需求增速有望超过10%。钕铁硼的主要成分是镨、钕、镝、铽。因此,估计镨、钕、镝和铽的需求在中长期内无法完全满足(表8)。
[结论和建议]
结论:
1)稀土行业的价值将会回归,不再进入价格现代化,而是进入普通矿产品时代。国内外稀土企业将无法获得超额利润。如果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可能会有大量稀土矿破产,届时可能是收购国外矿山或技术专利的好时机。
2)全球供应链多元化,中国不可能永远保持第一。国外的稀土矿主要是轻稀土,其中重稀土量相对较多的Kvanefjeld矿还没有进入研发阶段,而Dubbo矿尽管重稀土比例较高,但未来产能会较少。
3)稀土需求分化越来越严重,中重稀土将持续供不应求。
4)稀土行业相关技术将更受重视,资源重要性略有减弱。
建议:
1)撤退,放弃全球最大稀土供应商的位置。作为储量的24%,强行占据全球供应量97%的位置,难以可持续发展,违背了均值回归的自然法则,势必付出巨大代价。所以,还是退为好。这可能会牺牲一些暂时的利益,比如依赖矿业的地方政府出口稀土的经济价值。
2)控制核心,强化中重稀土的资源第一地位。从世界各大稀土矿来看,中重稀土依然是他们的瓶颈,也是我们的强项。而且在工业生产领域,中重稀土的地位更加关键,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可见的10年内,暂时无法撼动中国中重稀土第一大国的地位。找矿重点应放在中重稀土上,特别是与镨、钕、镝和铽有关的稀土。
3)放弃短期利益,加强环保。随着国外势力的涌入,稀土将进入低价时代。如果中国继续保持10 ~ 13万吨的供应量,稀土价格势必会进一步降低,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干脆放弃这些廉价产品的经济效益,来弥补过去过度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环保的另一个好处是增加了我国稀土开采的成本,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矿业投资的冲动。事实上,美国和澳大利亚过去不生产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成本高于经济效益。另外,有意思的是,如果加强环保,必然会带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节能产品的发展,有利于稀土行业尤其是中重稀土的发展。
4)技术是矿物。一直以来,我们都过于重视矿产,轻视技术。现在,有必要把自己放在另一个位置上。大量的资源外流,巨大的环境破坏,十年的技术落后,换来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大幅贬值。中重稀土资源确实紧缺,但在新兴技术中,如何减少中重稀土在产品中的应用成为一大课题。虽然能否开发出替代品还是未知数,但一旦成功,曾经被视为珍宝的稀土资源战略将意义不大。未来几年,稀土行业整体可能会供大于求,所以这只是一个休养生息和加强技术开发的机会。对于外资合作企业,也要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
5)严厉打击走私。稀土走私大大削弱了国内稀土企业的成本优势,国内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优势与日本等海外企业相比并不明显。仅在人工成本、设备折旧、环境成本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有一定优势。如果加强环保,必然会增加环保成本,这对国内企业也是一个打击。因此,必须严厉打击走私,这将有助于保护国内企业的业务发展。
关键词TAG: 稀土